一项项创新举措,一组组亮眼数据,……今年年初以来,安阳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职责,聚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想办法、出实招,激活法治建设“神经末梢”,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积极打造法治与民生同频共振的生动样板,在安阳市绘出一幅以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底色的壮美图卷。
划定“责任田”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联合作战”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成效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强力支撑。
自去年5月以来,安阳市司法局将基层法治建设情况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清晰划定“责任田”,探索实行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召集人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基层法治建设从“单打独斗”迈向“联合作战”。
基层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前沿“小阵地”,在安阳市司法行政工作中担任着“重头戏”。
为巩固市司法行政事业“一线堡垒”,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推进司法所履行乡镇(街道)法治综合机构职能实施方案(试行)》,明确、突出司法所的职能定位,着力将司法所打造成法治综合机构,并为其充分发挥法治综合机构职能作用提供保障,为基层司法所装上了强有力的“法治引擎”。由此,市基层司法所从司法行政服务的“单一站点”,真正蝶变为统揽基层法治全局的“综合参谋部”。
培育“生力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咱们司法所联动法律服务队真专业,前天他们在我们村帮我们审核一份集体劳务合同时,10分钟就找了5处法律漏洞,帮了我们大忙!”7月16日,后河镇小徐村村干部徐大哥代表村委会专程到内黄县司法局后河司法所表示感谢。
徐大哥所说的联动协调,便是市司法局所推行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所所联动”工作机制及司法所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所队联动”工作机制。市司法局通过“所所联动”建立“司法所长+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合法性审查队伍,通过“所队联动”,形成“司法行政+赋权乡镇(街道)”执法协调监督模式,在我市绘就了基层司法行政新图景,全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群众的“烦心事”,基层的“棘手事”一直是基层司法行政的“心头事”。近年,市司法局持续打出基层依法治理“组合拳”,不断推动司法所工作向下延伸、向前拓展,积极培育“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等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以群众最易接受的“闲话家常”的方式,将政策法规普及到田间地头,将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
截至目前,全市司法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533余条,审查规范性文件197份,指导制定村规民约649条,为基层党委政府处置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务596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052场次。
内外兼修筑牢司法行政事业“一线堡垒”
“现在咱们司法所宽敞、亮堂,办啥事都方便!”7月17日,走进焕然一新的安阳县司法局高庄司法所时,村民刘大爷眉头舒展。崭新的楼房和院落、宽敞明亮的行政办公区、干净整洁的功能室……身处高庄司法所,目之所及规范,身之所感舒适。“从以前功能单一的办公点到如今法治建设办公室、调解室、合法性审查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功的办公区,这样的变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是对司法行政服务功能和质量的提升。”该司法所所长郝晓慧笑着说。
“面子”提标了,“里子”也要实。近年,市司法局着力解决司法所在基础设施、人员力量、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新建、扩建、置换、购买、划拨等方式,在司法所原有的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功能的基础上,增设法治建设办公室、执法协调监督室、合法性审查室等,丰富司法所功能设施:并通过公开招录、机关人员下沉、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充实司法所人员力量,将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充实到“一线阵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支司法所长、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等一体运行的队伍模式,以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强化保障。
从‘灭火队’到‘防火墙’,我市司法所的蝶变正是法治安阳最生动的注脚。”安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