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120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7 信息来源: 法制审核处 责任编辑:葛辉 编  辑:葛辉

对省政协十三届次会议1331208提案的答复

 

姚建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普法宣传合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河南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担当作为,紧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一、以文为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发挥河南传统法律文化厚重的独特优势,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探寻现代价值,制作法治文化系列节目《古今探法》,在河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多媒介同步推送,成为传播传统法律文化的新窗口。建立法治人物、法治遗存、法治典籍、红色法治文化数据库,打造可视化普法图谱,发布“河南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电子地图”,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直观、便捷的河南传统法律文化展示平台。编写青少年法治漫画书《跨越千年的对话》为青少年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打开新视野。自编自演普法短剧《子产铸刑鼎》。打造法治豫剧《大汉廷尉张释之》,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生活密切融合。在宝丰县马街书会开设法治说书专场,在郏县举办“书·法”系列活动,在舞阳县举办全国法治农民画大赛,在三门峡市举办全国法治楹联大赛,“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

二、以新为径,努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吸引力

2023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在郑州地铁一号线开通“法治号”专列,打造流动普法课堂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启动“纵游河南·追寻法脉”传统法律文化寻访活动。连续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兴业态,鼓励网络视听节目创作者为普法宣传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指导推出《人民的法典》(1-3季)等法治题材微短剧,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实际场景之中,让观众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印制民法典扑克牌、围裙、台历等普法宣传品,向广大群众发放。洛阳市推动各县区打造“小鲤说法”“龙鲤说法”“小龙普法”法治宣传形象品牌,推出“普法微剧场”“唱法戏曲”等系列普法短视频濮阳市“龙都法治”抖音号,博爱县“法律夜市”,滑县“滑州律谈”直播,已经成为各地新媒体普法品牌,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积极性有效提升

、以准为舵,切实提升法治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围绕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在“三夏”“三秋”期间,围绕农村邻里纠纷、土地承包、防范哄抢等问题,拍摄农村普法视频25部,编写印制《农村常用涉法案例选编》,免费向各地发放。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以分层分类分众为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运用村居微信群、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进行全时空、全覆盖宣传,达到普法宣传“走村入户到人”。培育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26.9万人贯彻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开展“一村一堂普法课”。发挥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的优势,开展法治宣传,解决矛盾纠纷。展春节期间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契机,重点围绕禁赌、交通安全、劳动纠纷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选取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类型,制作老年人防诈指南、网络安全小贴士等不同内容,揭秘各类骗局,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多渠道发布,推送防诈提示短信2.8亿条强化领导干部普法,2023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能力培训,并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全省各地各部门推选出网球奥运冠军孙甜甜等114名优秀代表担任“新时代省普法宣传员”,通过录制短视频、做客节目等多种形式,引领各行业领域普法热潮。组建“百名法学专家普法讲师团”,为基层开展法治宣讲。

、以法为盾,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各项任务要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狠抓普法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努力推动全学科渗透、全要素育人。组织全省中小学校长、教师法治培训,着力提升校长学法尊法的自觉性和依法治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省教育厅联合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选优配强法治副校长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连续组织八届“卓越杯”大学生法治辩论赛,连续9年开展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并组队参加全国总决赛持续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开学第一堂法治课等活动,打出青少年普法的组合拳。打造“豫戒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擦亮校园安全“四个一”行动品牌,“一顶安全小黄帽”,成为行走中的亮丽风景线;“一个手册”,编写《法治护航成长校园安全知识手册》,提升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季视频”,制作《我是安全小主播》普法视频,打造“沉浸式”普法课堂,网络播放量超过30万次;“一支队伍”,成立法治宣讲小纵队,赴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法治宣讲。打造“我是安全小主播”“小手拉大手”等青少年普法品牌。省检察院举行“检爱同行 共护花开”检察开放日活动,制作23个法治教育课件,推动纳入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高标准建成“青翼家园”阵地446个,面向青少年免费开展法治宣传、心理咨询等。依托设立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不断丰富法治资源供给,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培训、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五、以“评”提效,奏响法治宣传“大合唱”

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各责任单位年度普法内容、措施,压实普法责任。全省各相关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分别开展一系列专项普法活动,推动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普法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省广播电视局协调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用好所属网站、客户端、新媒体账号等宣传载体,积极通过全国新媒体联盟和全省新媒体联盟开展普法宣传,着力扩大普法宣传覆盖范围。如大象新闻客户端、顶端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聚合端内县级融媒体中心、法治类政务号等宣推资源,集纳推送《守法普法 人人有责》《全省法院以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扫描》《热议与冷思: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等专题内容。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新媒体账号“法治现场”将电视大屏播出的法治节目进行拆条宣推,充分利用群众碎片化时间开展法治传播。省卫生健康委用好继续医学教育平台课程资源,提高医务人员学法积极性主动性。联合省电视台乡村频道深入开展“健康河南法治行”送法进医院公益活动办好《医药卫生报》“法治与健康”专版、《河南法治报》“卫生与法”专刊,评选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十大新闻”。采取知识竞赛、网上答题、微视频征集等形式,做实《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省应急厅开展应急普法作品创作征集活动;省反诈骗中心利用抖音平台发布反诈宣传微视频500余条,播放量1200万次省法院发挥司法裁判规制、指引功能,通过“豫法阳光”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3476件。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完善典型执法案例指导制度,不断规范案例收集、解析、发布程序,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例征集选编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丰富载体,进一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一是持续开展精准普法活动。开展差异化、分众化普法宣传,让更多法律知识惠及全省人民群众。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需求,开展精准性普法。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好“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拓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实践课。开展送法进乡村、送法进社区活动。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采取易于理解的方式,持续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二是创新普法形式。构建媒体融合传播矩阵,推动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为主要宣传阵地,串联全省法治宣推资源。推动省级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大象新闻客户端)与各省辖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区)融媒体中心联动。策划推出含新闻资讯、普法典型案例、普法微短剧、普法动画等多种形式题材、多角度叙事的优秀广电视听作品。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联通。利用开封黄河民谣、宝丰马街书会”、濮阳“戏剧小品”、济源“方言剧”、巩义“河洛大鼓”、浚县、滑县、淮阳“古庙会”等“地方特色+普法形式,切实提升普法工作的吸引力。三是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加强评议结果运用,增强各地各部门开展普法工作主动性。进一步细化普法责任,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加强引导激励,充分发挥“百名法学专家普法讲师团“百名普法宣传大使”“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推进全民法治素养提升提供多角度多类型的法治保障。

非常感谢您对普法宣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57月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