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819号提案的答复
侯合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涉企柔性执法的提案”收悉。经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柔性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另一种表达,是以人性化和人文关怀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沟通、协商、理解、宽容和引导,以更加温和、灵活、包容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执法方式。近年来,河南省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行柔性执法,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推进柔性执法
一是推行建立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2022年,原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行政执法 服务当前重点经济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制度。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公布“四张清单”事项,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四张清单”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为企业发展打造了包容审慎的法治环境,切实减轻了行政相对人的不合理负担,提升了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
二是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多年来,省司法厅积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创新实践,持续深化行政指导、推进行政调解和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等多项柔性执法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从管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从强制性向非强制性转变。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推行证照到期前提醒工作机制,将企业证照年审、税费征缴、优惠政策享受、法律风险防控等纳入提醒范围,受到各类市场主体高度赞扬。
三是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2019年成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省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市场监管局。2020年以来,每年年初统筹制定年度省级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计划。2025年度省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已经于2025年3月制定印发,涵盖保安行业相关单位抽查、人力资源市场监督抽查、成品油零售企业监督检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单位抽查等12个领域,涉及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和旅游等9个发起部门,有效避免多头重复检查。
四是助力企业信用修复。紧盯经营主体所急、所需、所盼,打造“规范统一”的信用修复模式,全面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工作质效。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平台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实现信用修复数据共享、结果互认,着力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市场监管各业务领域的审批、监管、执法办案等信息化监管平台整合融合,为经营主体重塑信用、纾困解难提供有力支持。
二、全面规范行政执法
一是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2023年以来,省司法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行政裁量基准适用,实现常用行政处罚事项全覆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二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2025年,省司法厅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告行政执法主体、梳理行政检查事项、公布行政检查标准、优化行政检查方式、规范入企检查程序、严格控制专项检查等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建立了河南省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并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设置“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动态更新内容,推动涉企行政检查规范透明,便于公众查阅和监督。
三是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省市县三级全部启用“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全面建成。精准开展个案执法监督,以“个案监督”促进“类案治理”。创新执法监督方式,坚持以“县乡基层执法”为重点,推行常态化执法监督;创新“主动式”“驻站式”“伴随式”等监督方式。推进“1+1+N”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确定企业监督联系点,专职监督和外部监督力量有效增强。
三、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提高“关键少数”法治水平。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法治思维养成,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探索推行执法部门正职负责人“五个一”工作机制,开展“三长说案”典型执法案例评讲,自上而下带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大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组织、分级实施的原则培训全省行政执法人员。在 30多个执法领域推广运用执法规范化工作手册,提升执法人员“单兵作战”能力。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组织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司法部举办的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省直执法人员统一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各地在乡镇(街道)采取驻站指导、“师带徒”、场景教学等实践性强的培训方式,全方位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实战水平。
三是加强执法资格管理。严格执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准入门槛,严禁为工勤人员、劳动合同工、临时工发放执法证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季度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证人员进行清理。建设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提高证件管理信息化水平。
您所提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广柔性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强化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法治环境。
一是持续大力推进柔性执法。深入推广柔性执法理念,教育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尊重和理解当事人,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以期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持续推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推动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创新实践,分类推进证照到期前提醒服务,帮助企业避免因证照过期影响生产经营。
二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开展行政检查事项梳理工作,推动全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事项数据同源、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加快推行“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尽可能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是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查究结合,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突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等执法事项多、执法工作量大、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大的行政执法重点领域,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开展2025年证件换发工作。积极构建系统化、实战化、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升行政执法队伍政治素养、法治思维、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加强柔性执法技能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结合不同场景、执法对象、违法事实和情节,灵活运用行政指导、教育引导、提示劝导,提醒、警示、调解等柔性执法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执法问题。
五是继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对企业和社会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受理、处理企业投诉举报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创新涉企行政检查监督方式,推行常态化执法监督,实行“伴随式”执法监督,推广“监督+服务”模式,全流程、全方位、常态化、长效化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拓宽监督渠道,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监督渠道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发挥工商联等在反映企业问题线索方面的作用。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行政执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