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6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7 信息来源: 法制审核处 责任编辑:葛辉 编  辑:葛辉

对省政协十三届次会议1330602提案的答复

 

刘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经与省委外办、省教育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省司法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司法部工作部署,聚焦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树牢“大司法行政”理念,主动作为,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构建涉外法治新格局。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部署,省司法厅先后组织召开涉外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座谈会、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充分调研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三年行动方案,以打造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平台为牵引,以引进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依托,以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为重点,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为保障,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拓展服务领域,打造高水平服务平台省司法厅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涉外律师咨询、国际商事仲裁、公证、商事调解、企业风险管理、域外法律查明、领事认证/附加证明书、诉讼引导项服务,自运行以来,已提供各类服务3600余次,好评率高达95%。同时,开通热线电话,上线河南涉外法律服务网,实行涉外律师白名单制度,完善外贸外包外资各类企业信息,方便供需精准对接。制定内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伙联营实施办法,成立河南首家豫港、豫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支持郑州高质量建设“1+7”法务区,在多个平台增加涉外法律服务板块,为过境免签外国人提供法律服务洛阳市成立全省首家市级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

优化人才培养,壮大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选拔优秀律师赴香港、新加坡法律机构实地培训。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涉外律师在北京、广州等地进行跟班培训。与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联合建设河南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践基地。编制由803人组成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名册,其中领军人才91人,推荐7名涉外律师参加司法部举办的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全省新聘涉外仲裁员105人,洛阳仲裁委选聘香港知名人士担任名誉院长

        四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积极申报设置涉外法治相关学科专业。目前,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已设立法学(涉外法治方向)等专业。推动高校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涉外法治相关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鼓励高校与实务部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学习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仲裁庭等实训项目和国内外赛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郑州大学开设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与省律师协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等共建涉外法治研究院,形成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加强部门协作,扩大涉外法律服务影响力。与省商务厅、省工商联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促进知名企业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务实合作。厅党委书记、厅长贺振华接受央视网专访,扩大涉外法律服务的影响力。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联合郑州市律师协会举办多场专题法律讲座,聚焦中资企业“出海”实务,助力本土律师及企业提升跨境法律服务能力。目前,全省律师办理涉外事务同比增长257%,培养涉外公证处41家,涉外公证员352人,办理涉外公证14万件,发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下步工作打算 

您的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对于我省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省教育厅将支持高校积极申报增设涉外法治相关学科,推动相关学科专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涉外法治学科专业。支持高等院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育人,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鼓励高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开展本硕连读、双学位等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人员实操实训。支持律师协会邀请外资、外贸企业的法务境外律师作为特邀会员,加强互动交流,组织开展培训。深入对接重点领域需求,加快“订单”人才培养,每年选派政治可靠、立场坚定、具备良好外语能力和执业经验的律师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培训。分级分类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实行常态化人才筛选机制,形成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库、新锐库、领军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鼓励高校加大涉外法治师资引进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和实践锻炼,积极聘请实务部门专家和国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涉外法治师资队伍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法学法律界等资源力量,引入国内外法律实务界、学术界专家,打造涉外法律服务专家智库,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外法学法律界的交流合作,鼓励开展民间交流。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律师联盟、国际公证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地区法律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法治互信。积极推荐我省优秀法律服务人员到国际组织任职,展现河南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非常感谢您对涉外法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57月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