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在学法用法上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在“学”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用气力,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一、坚持以“制”督学强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学的经常。一是健全学法制度。制定出台《中共南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学法专题制度》,把学法专题作为市委常委会固定议题确定下来,常态化推动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学法。同时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参照市委常委会会议学法专题制度,建立完善相应的学法制度,实现了从市委常委会到各个县区、单位(部门)党委(党组)会议专题学法制度全覆盖。二是建立学法清单。围绕服务保障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的法治需要,组织印发《建立南阳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南阳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个性清单》,认真梳理汇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100余部(篇),编印《南阳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汇编》,建立起了以“综合清单+专业清单”为纲,以“法治理论+法律法规”为要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体系。三是制定学法计划。根据全市年度工作重点,突出法治南阳建设要求,在广泛征求相关单位(部门)意见基础上,从清单中选取年度应学法律法规,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提请市委审定后推动学法工作落实,确保学法按计划、有步骤持续推进。
二、坚持以“形”导学抓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抓好学的落实。一是专家辅导。举办全市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把法治建设专题列入全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培训课程。在汇贤学堂、河南干部网络学院开展法治专题网络学习活动,组织全市领导干部线上、线下学习培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开展现场辅导讲学。二是研讨交流。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协议,先后两次围绕《法治南阳的逻辑体系和建设路径研究》课题进行交流,深入研讨南阳推动领导学法述法用法经验做法及进一步营造浓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的意见建议。与南阳市委党校、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理工学院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动更高水平法治南阳建设”专题研讨,持续提升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案促改。围绕“江西‘鼠头鸭脖’事件对执法公信力的影响”“柔性执法与行政强制执行的界限把握”等社会关注度高、法治教育意义大的热点敏感话题,组织开展“一事一议、一事一析”。针对近年来涉及土地使用权证、房产所有权证的登记变更、土地征用拆迁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劳动工伤的认定和行政补偿等方面案件增多的现象,组织开展以案促改,认真分析症结所在,深刻反思问题根源,坚决纠治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事实认定不清、工作随意、以言代法等突出问题。在市级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公开发布3起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典型案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三、坚持以“用”促学见成效。注重用推进法治建设的实践,检验学的效果。一是严格依法决策。深入学习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制定南阳市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以及目录管理、实施情况跟踪反馈与后评估、咨询论证专家库等办法,坚持学用结合提高依法决策水平。2023年列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12件,开展后评估工作项目7项,有力推动了重大行政决策依法规范实施。二是不断推进法治改革。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诚信法治南阳建设列入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推动落实。印发《更高水平法治南阳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动科学立法、司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等工作,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为建设成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法治服务保障。2023年全市推进法治改革重点工作12项,有力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市水平提升。三是依法化解矛盾问题。建立南阳市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制定关于行政争议诉前实质性化解工作实施办法,推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提升行政争议协调化解质效。2022年,全市行政案件进入诉前调解案件286件,调解成功58件,调成率20.3%。以提升全市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为着力点,深入推动行政诉讼发案量、败诉率实现“双下降”,今年以来,行政败诉率同比下降4.07%;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规定和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规定,全面实现“告官见官”,促进纠纷化解,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三年均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