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有这样一类地摊:不卖东西,只教急救技能。这些地摊的“摊主”是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他们下班后摆“急救地摊”,义务为过往行人传授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
急救地摊的发起人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律师、河南律师行业人道救助志愿服务队队长冯海河。2014年以来,他带领志愿服务队,以急救课堂、“急救地摊”的形式,开展公益宣讲2000多场,通过心肺复苏救活11人。冯海河先后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
如今,冯海河又借助抖音、视频号、微信等平台,采用“线下教学、线上直播”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相结合,为群众答疑解惑,传授急救技能,努力打造“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施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备受好评“急救地摊”受热捧
10多年前的一天早晨,冯海河在上班途中,看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因为周围没人懂得急救知识,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老太太不幸离世,他因此难过了好久。后来,他就报名参加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学习急救方法。
2016年4月的一天,冯海河刚出小区门,看到一名男子突然倒在地上。冯海河急忙拨打了120,用手机拍下现场状况,然后轻轻地将男子放平,呼喊、拍打,经过数十次胸外按压和循环人工呼吸,男子“啊”地叫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后经医院专业救治,男子脱离了危险。
从那时起,冯海河走到哪里,就将急救知识传授到哪里。他带动一批掌握急救技能的人,成立了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短短几年时间,服务队成员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有律师、警察、教师、医生、快递小哥等。冯海河还通过摆“急救地摊”,将急救知识传播得更广。
几年过去,传授救命技能、保护生命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急救地摊”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在冯海河的带领下,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多摊联动”,不断升级,被群众喻为郑州的“急救天团”。
宣传普法让大家会救人敢救人
冯海河认为,在教授群众急救技能的同时,还要普及法律知识,让学急救者会急救、敢救人,明白民法典从法律上为见义勇为救人者撑腰。“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冯海河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热心人救人的顾虑。”在教人急救技能的同时,冯海河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宣传见义勇为相关法律规定,让群众在学急救的同时,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为了让“急救地摊”走得更稳、更好,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专门制定管理制度,对志愿者注册、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行为准则、活动参与、队服和队徽使用、对外宣传等进行全面、严格、明确的规定。
多年来,志愿者除了深入社区、学校等地传授急救知识技能外,还把这一使命融入日常。出门随身携带急救包,是很多队员的习惯,方便在路上见到有人需要急救时能派上用场。此外,大家还把队员们救助醉酒者、倒地受伤者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分享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传递正能量。
“经过大家的努力,能让处于危急时刻的人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对我们而言,一切都值得。”每当有人学会急救知识,这些志愿者都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