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法院持续深化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锚定“科学配权、规范行权、依法治权、廉洁用权”改革要求,牢牢聚焦“机制、质效、队伍”三个关键,打造“中院强管理、基层强办案、团队强质效”执行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上半年许昌法院结案量同比上升23.54%,执行到位金额同比上升143.14%,执行干警涉访量同比下降11.21%,执行整体质效提升至全省第2位。
一、聚焦“机制”,重塑执行监管模式
重塑执行模式是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许昌法院立足“监督重点在基层、管理重心在中院”,抓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全面推进办案向办事转变。一是指挥中心实体化。激活中院执行指挥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三统一”管理神经中枢,强化对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综合协调监管能力,形成承上启下、上下贯通的联动效应。将70%的执行人员集中配备到执行指挥中心,设立7个小组,拓展8项集约事务,明确18项管理职能,提供6项技术支持,推动事务集约、案事分离。二是监管方式智能化。自主研发执行大数据“511”智能监管系统,从涉案财产、结案规范、顽瘴痼疾、上级关注、舆情信访等“5个维度”,紧盯财产处置这“1”个关键环节,达到分析真实质效这“1”个工作目标,由点到面对关键环节、流程节点、整体工作全方位监管,今年以来,先后形成条线运行态势报告16份,服务党组决策调度。三是管理事项制度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制定《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执行工作事项通报制度》《执行团队职责分工》等制度,通过日提醒、周动态、月通报、年考核4类常态化管理通报和专项工作通报、定向工作督办2类不定时通报,建立健全“4+2”执行管理制度,突出实干实绩导向,细化管理评价体系,定期考评打分排名,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二、聚焦“质效”,提升质量效率指标
推动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提升,坚决兑现胜诉权益,是改革的硬指标硬任务。许昌法院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巩固优质指标、提升中间指标、狠抓弱项指标,确保整体质效协调并进,防止出现“跷跷板”效应。一是强化繁简分流。事务集约组运用执行信息化系统,集中制作、送达案件文书,采取线上、线下财产查控,以查控财产结果为标准,繁简分流到办案团队,实现简案快执提效率、繁案精执提质量。二是强化以卷管案。成立卷宗管理中心,强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纸质卷宗全部由管理中心审核扫描、上传归档,实现共享、共用、共管。以规范卷宗材料规范执行行为,推进办案全程无纸化,节点管控实时化,流程监管可视化。今年4月份至今,实时提醒流程节点932次,着力化解消极执行、拖延执行、违规终本等突出问题。三是强化问题督导。扛稳抓牢第一责任,“一把手”既抓总抓重,又抓动态监管;既传导工作压力,又谋划破题路径,院长每周至少听取一次执行工作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工作轮巡会,拿出补短板、强弱项的硬招实招。今年4月份以来,两级法院开展提醒332次、通报175次、讲评22次,点对点开展专项督办,加大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查究力度,全面消除落后指标。
三、聚焦“队伍”,夯实执行工作基础
切实巩固提升解决执行难成果,需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担重任的执行队伍。许昌法院着力推动精兵强将向一线集中,拧紧到岗到人责任链条。一是选优配强队伍。中院党组专题研究执行队伍人员结构、人案比等核心事项,建立定期交流和末位淘汰制度,今年年初,调整两级法院5名执行局长,将51名业务骨干轮岗交流到副局长等岗位,85%的执行人员向执行实施一线集中,45岁以下执行人员占比90%以上,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基础更加厚实。二是优化办案团队。破除一人包案到底旧模式,打造以法官为主导的办案新团队,推动审执、裁执、人卷“三分离”。两级法院指挥中心、办案团队、执行监督三大部门全部分立,快执、普执、终本三大办案团队协同办案,制约不掣肘,执行法官专心办案、辅助人员专司办事。三是压实责任链条。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院长、局长、庭长、专员四级责任管理清单,9名专员专职负责质效、案款、流程节点等18项模块的网格化管理,对主要质效开展“红黄绿”指标评价,每日、每周、每月进行通报提醒,一刻不松、一天不误地抓质效、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