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法治底蕴 打造法治品牌
——我省“十字形”法治文化带建设座谈会纪实
发布日期:2022-08-11 信息来源: 河南法制报 责任编辑:王天赐 编  辑:王天赐

  “七五”普法期间,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司法厅联合河南黄河河务局打造的“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目前,郑州花园口、兰考东坝头、台前将军渡等各具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已成为黄河两岸一道亮丽风景。

  “八五”普法以来,省司法厅在河南段高标准建设“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助力南水北调水资源保护,筑牢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安全屏障;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组织3次沿渠采风,开展10余次实地调研,现已完成《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空间布局图》,正在编制《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

  8月4日至5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司法厅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省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乡、洛阳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我省“十字形”法治文化带(“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有关单位围绕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紧密结合“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由面组团,形成板块”的要求,提出意见建议。现将部分交流发言予以摘登,以供交流学习。

  鹤壁关键词:县有精品、乡有亮点、村有特色

  鹤壁市按照“县有精品、乡有亮点、村有特色”的原则,坚持高质量规划建设“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在主干渠沿线建设两个法治文化阵地矩阵;在分流供水区域,以浚县和老城区为中心,建设两个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形成有鹤壁特色的“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

  淇县依托沬水河景观带,建设“一河五园”绿色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淇滨区建设宪法主题公园、民法典主题游园等14个法治主题游园,南水北调中线淇河倒虹吸工程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主干渠沿线的高村镇、卫都街道、新乡屯村等地,鹤壁市建设了多处法治文化阵地。在南水北调工程分流供水区域,浚县建设了浚内河法治游园、法苑广场、法润园等阵地,构建了以浚内河和大运河为中心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

  焦作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在加强“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过程中,该市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推动:

  一是围绕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设计建设地标性建筑,打造“河南省南水北调与黄河‘十字形’交汇法治游园”,使之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参观学习观摩的基地。

  二是依托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和焦作市党群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打造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二楼)法治文化展厅和焦作市党群法治文化超市。把焦作市党群法治文化超市打造成一个集“室内+室外”“线上+线下”“法律服务+矛盾调解”于一体的法治服务综合体。

  三是在温县小麦博物馆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强化法治文化引领,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努力讲好守护粮食安全的法治故事,为粮食高产、稳产、增产提供法治保障。

  三门峡关键词:沿黄生态廊道

  三门峡市投资40亿元,全力推进总长度230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建设。三门峡市司法局坚持立法先行,先后出台《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三门峡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等,结合楹联文化、仰韶文化、函谷文化、地坑院文化等,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目前,三门峡市建成了黄河(三门峡)法治楹联步道、湖滨区廉政楹联教育馆、黄河(三门峡)法治文化园等法治宣传阵地。卢氏县将农村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实现全县19个乡镇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湖滨区建设了三门峡水利枢纽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渑池县打造了仰韶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法治宣传阵地。

  下一步,三门峡市将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命名一批“沿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成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法治文化园、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法治广场等重点项目,推动黄河法治文化带不断提档升级。

  洛阳关键词:一圈二区三带

  洛阳市围绕打造黄河法治文化主地标城市,以“中华源·黄河魂·法治情”为主题,形成“一圈二区三带”的空间布局。

  一圈即河洛法治文化圈。洛阳将紧紧围绕洛阳都市圈建设,统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黄河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建设,构建黄河法治文化展示体系。

  二区即黄河法治文化传承展示核心区、黄河法治文化价值弘扬地标区。洛阳将新安县作为核心区,依托黄河生态廊道,串联全县11个A级景区;重点将孟津打造为地标区,将沿黄廊道孟津区白鹤镇堡子村观景台附近或会盟镇黄河中下游标志塔向东、向西段作为孟津区黄河法治文化阵地的重点建设区域,打造法治宣传新地标“打卡地”。

  三带即生态法治文化带、水利法治文化带、景区法治文化带。重点推进新安县、孟津区沿黄生态景观法治长廊、文化弘扬长廊建设,形成一条沿黄法治景观线。依托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水情教育基地、水利法治点,推出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南阳关键词:移民文化红色法治文化传统法律文化

  南阳市深入挖掘南水北调沿线的移民文化、红色法治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不断完善“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空间布局。

  立法保护生态安全。修订《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南阳市白河水系水环境保护条例》,扛稳水质保护的政治责任;大力宣传《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政治担当。

  执法司法筑牢生态屏障。立足区域特点,坚持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并重,筑牢环境资源法治保护屏障;常态推动“三省五县”检察机关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联动工作机制、“三省六县”审判机关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联动工作机制。

  普法彰显生态价值。建成一批高品质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形成全民共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大格局。

  安阳关键词:殷商法治文化红旗渠精神甲骨文文化

  安阳市司法局将殷商法治文化、红旗渠精神、甲骨文文化等融入“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让群众在接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教育,彰显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法治的有机融合。

  目前,安阳市共有7个法治文化建设点被纳入“南水北调法治文化阵地带示范点”。下一步,安阳市将在迎宾公园建设市级法治文化公园,融入民主法治创建、法律服务、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等,形成安阳独具特色的“Z字形”法治文化阵地带。

  在法治文化阵地带建设中,安阳市将通过重点培育和打造汤阴县、文峰区、龙安区、林州市等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县区法治文化阵地带,为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带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然后通过借鉴汤阴县等县区及我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经验、典型做法,辐射带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濮阳关键词:龙文化红色文化

  濮阳市坚持用“龙文化”“红色文化”彰显濮阳特色。目前,濮阳市黄河沿线已建成中华龙文化广场、濮阳县渠村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等18个普法基地。

  下一步,濮阳市将着眼于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龙文化”“滩区文化”“板桥文化”和“红色文化”赋能法治文化带改造提升;采取绘制法治漫画、更新宣传牌等措施,对范县黄河李桥法治文化长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突显地域特色。

  同时,濮阳市将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立法调研,积极开展理论研讨、草案制定等工作,深化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制度的应用,确保沿黄各县沿着法治轨道有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黄河法治文化带”普法阵地作用,经常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管河、护河、爱河意识。

  新乡关键词:一中心一轴五地六园先进群体

  结合南水北调沿线新乡段位置特点,新乡市司法局规划设计了“一中心一轴五地六园”,即贯通沿线的辉县市、卫辉市、牧野区和凤泉区四地,连点成线,形成一个中心圆,接壤“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这一主轴,打造五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成六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结合新乡市独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新乡市将法治文化、地方文化深度融合,促进普法宣传多维度、多元化。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建设以卫辉市唐庄乡镇干部学院为代表的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将律师、法治宣传志愿者等融入党员志愿者队伍,讲解、宣传先进群体的法治故事;建设“农村德法文化阵地”,开展“村民说事堂”“板凳法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建设“智慧普法宣传矩阵”,凤泉区五陵村在全省率先推出“时间银行”法治互帮互助公益平台,牧野区善河村设置24小时“法治超市”,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何红生(河南黄河河务局水政与河湖处副处长)

  要注重法治文化带建设的规划布局,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近期、中期、远期阶段性建设内容和要求,把“十字形”法治文化带的构想落到图上,再从图上落到实处。

  要有品牌意识,注重宣传实效,提升法治文化带的吸引力、传播力、生命力。文化带沿线多靠近农村,要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把抽象的法律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着。同时,要突出“智慧普法”元素,增设电子显示大屏、二维码等,让大家扫码即可观看普法小视频、古今中外名人的法治故事、法治名言。

  □张献民(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四级调研员)

  2022年,省水利厅将投资60万元,在郑州市、南阳市再建设两个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力争在2025年完成沿线8个省辖市的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同时,宣传好《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增强南水北调沿线群众爱水护水节水意识,营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氛围。

  □袁宏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法律事务中心副主任)

  2020年,教育部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批准设立了中部六省唯一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在“十字形”法治文化带建设中,教育中心可以在拓展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法治建设人才队伍培训等方面贡献智慧。我们可以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布决策招标课题,围绕法治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特色案例,引导学者进行研究,充实、丰富内容,并进行理论提升。要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通过法治文化带标识设计大赛、法治教育主题书法比赛、海报设计大赛等,持续做好法治文化带建设及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祖士保(河南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建议在黄河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处的荥阳市,由省司法厅、河南黄河河务局、南水北调中线管理局等联合打造河南省“十字形”法治文化带主题文化公园,依托展览馆或博物馆,大力宣传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集中呈现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沿线8省辖市以及河南沿黄8省辖市“十字形”特色法治文化精髓,创建全国法治文化主地标。同时,结合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黄河河务局建设的“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精品线路,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打造黄河法治研学专题课程,助推黄河法治文化进校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