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兴水一渠清水润北方
——我省多方聚力打造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纪实
发布日期:2022-05-16 信息来源: 河南法制报 责任编辑:许恺 编  辑:许恺

  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我省首个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焦作市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建成,并向公众开放。这标志着我省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离不开法治作保障。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联动聚力,倾力打造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普及依法护水知识,满足沿线群众法治需求,加强移民村依法治理,为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法治力量。

  加强顶层设计 构筑全国法治文化新高地。

  法治文化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七五”普法期间,我省形成了以“一黄一红”为主的优秀法治文化阵地。“一黄”指我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文化、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及民俗文化等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横贯8个省辖市、4个省直管县(市)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19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一红”指我省深入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旧址”被命名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据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八五”普法期间,我省将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与“一黄一红”一起构建起我省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在更高起点上构筑全国法治文化新高地。目前,“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已被列入《河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我省“八五”普法规划。

  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是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服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构筑全国法治文化新高地的具体行动,意义重大。如何以法治文化为基调,谱写好南水北调沿线的法治乐章?

  2021年6月,省司法厅联合河南法制报社开展“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用法呵护一渠清水”大型融媒报道,通过顶端新闻·法直播推出26场直播,通过河南法制报、平安河南网、学习强国号等新闻媒体平台刊播新闻报道、短视频等融媒产品210多篇(条),总点击量近2000万人次,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此外,省司法厅组织6个调研组到沿渠8个地市和3个受水区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运用法治手段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要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主动对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要坚持共商规划、共建设施、共享成效的原则,加强司法行政与水利部门、南水北调主管部门、沿线党委政府之间的联系配合,调动各地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协调联动、各展所长、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打造法治建设全国知名品牌。

  各地多方探索 共谱南水北调法治乐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过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安阳、鹤壁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区)。近年来,围绕这一渠清水,沿渠城市和受水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因地制宜,在深入挖掘南水北调沿线的红色法治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尝试。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焦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依托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紧邻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共设置主题标识牌两块、法治宣传栏12块、法治教育景观小品8个,旨在向公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沿线公众爱水护水节水意识,共同守护好一渠清水。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司法局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相结合,找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交汇点,计划依托汤山湿地公园建设南水北调渠首法治公园,通过浮雕、标识牌、文化石等公园设施,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休闲中接受法治熏陶。邓州市以南水北调沿线文渠镇、九龙镇、张村镇等为龙头,打造“一渠两岸”省级和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乡镇,加大乡村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

  鹤壁市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景区、乡镇(街道)和村庄依托公园、广场等场所,打造了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淇河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一座大型渠穿河交叉建筑物,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作为保护生态水资源和学习防溺水知识的重要窗口,承担着“讲好南水北调人故事,普及水知识”的重要职责。

  因地制宜 法治护航群众幸福生活

  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是国家3A级景区。走进马湾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巨石上的一行大字——“丹江缘·马湾移民小镇”。

  2010年8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王沟村、马沟村388户1672人来到马湾新村扎根。10余年来,马湾新村发生巨大变化。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7万元。

  幸福生活离不开法治护航。早在2012年,马湾新村就获得省级“民主法治村”荣誉称号。郏县司法局为保障移民群众尽快适应当地工作和生活,建立了马湾移民新村法律顾问工作室,便捷的法律服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源于邓州,并走向全国,2010年、2013年、2019年该工作法先后3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邓州市库区共需移民16.5万人,涉及7个县(市、区)89个移民新村,在移民住房招标、建设、监理、验收、维护等方面,该市一律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做到依法搬迁、和谐搬迁、平安搬迁、文明搬迁。

  南水北调一渠清水,为北方送去甘甜的同时,也为沿途群众送去了美丽风景和幸福生活。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风景线,建设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必将以法之名,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