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这是去年10月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我省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再度“亮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新办法,涌现出了一批典型,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其中之一。
“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2010年、2013年、2019年该工作法先后3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随着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等持续落地,该工作法焕发新颜,使乡村治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已成为一把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邓州走向全国
2004年,邓州市开始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乡村规划、公益事业到社会保障、乡村治理等大事小事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推进。
如今,在邓州市的广大农村,很多村院墙上都画着这样一幅漫画:“农村问题”是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金钥匙”,分别代表“四议两公开”的每一道步骤。六把钥匙开一把锁已成为村里议事办事的“铁章程”。
让党的领导更加有力、让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让基层干部按程序办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激发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2008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邓州市需要接收安置移民3万多人,占全省移民安置总量的五分之一。邓州市委动员各乡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让移民代表也参与民主决策全过程,不到半年时间,就妥善调整好30多个移民村的生产生活建设用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年来,邓州市累计接待省内外学习观摩两万余人次,受邀外出讲座800多场,让工作法推广至全国更多的乡村、社区治理。今年7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东驿达村应用“四议两公开”,有效解决了村集体厂房出租事项,村党支部书记简春林说:“河南的这个工作法,好用!”
与时俱进焕新颜
“您好,我们是姚巷社区的网格员,家里有啥困难,都可以告诉我们。”在邓州市湍河街道姚巷社区,随处可见网格员的身影,他们或进村入户,或为群众提供各种咨询。
近年来,邓州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市探索实施“四化双评”,通过组建普法宣讲团上门“菜单”式宣讲等形式,加强党员、群众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宣传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常识,实现了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常态化。
过去,在办理农村低保工作中,对象把握不准,一度引发了干群矛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邓州市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178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中,无一漏识错识,无一人上访告状,达到了贫困对象满意、广大群众满意、党员干部满意的良好效果,真正使脱贫工作、过程和成效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
随着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等在基层不断落地,邓州市也持续与时俱进,优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其在实践中不断适应形势,臻于完善,始终保持着生命力:规定了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制度”,为村级事务的管理设置了法律“阀门”;全面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培育村级“法律明白人”3000余名,在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素质和法治能力的同时,为农村打造了一支不掉队的法治队伍;积极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民生工程提档升级,全市600多个村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为村两委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村委干部和村集体决策事项的科学性、合法性,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随着干部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邓州市积极开展“四级同创”法治创建活动。近年来,该市先后有一个街道被命名为全省法治乡镇
(街道)法治创建先进单位,一个村和一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邓州市也被命名为全省法治县(市、区)法治创建先进单位。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活了大半辈子,真开眼。”2021年10月29日,在新野县津湾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森提到“四议两公开”线上工作法,伸出大拇指连连赞叹。
津湾村万亩桃花的盛景,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近几年,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配套设施明显跟不上,意见难统一,资金、征地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大难题。
2021年8月,津湾村两委决定再次启动此项工作,经过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干部7人共同商议,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此事。针对村里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的实际,王玉森和其他村干部不约而同想到了刚上线的“乡村在线”App,里面设有“四议两公开”模块,不但线上可以发布重大事项,还能线上参与决议,全程公开透明。终于,通过线上和线下党员的共同审议表决,最终达成共识。“事儿摆在桌面上,心里亮亮堂堂,俺服气。”村里群众相当满意。
“‘四议两公开’被纳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源于它有效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与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互为促进,在制度安排上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崔爱鹏说。
2019年10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展馆在邓州建成并投入运行。展馆由“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讲堂、重温入党誓词宣誓厅、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主展区四个部分组成,集展览展示、理论宣传、学术研究、学习查阅、教育教学等五大功能为一体。截至目前,展馆已接待省内外来访人员1100余场、2.6万余人次,成为展示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基层中诞生,在砥砺中成长,“四议两公开”根植实践,历久弥新。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