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工感受到法律的守护和温暖
发布日期:2022-01-24 信息来源: 河南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杨瑞雪 编  辑:戈铭杨

  “1月1日施行的新《工会法》,有利于强化各级工会组织以职工为中心的鲜明工作导向,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扎实做好维权帮扶和保障服务……”1月12日,洛阳市总工会副主席贾锁文做客洛阳行风热线,对新《工会法》予以解读。

  连日来,全省各地工会通过举办座谈会、专题辅导班、宣讲活动及组织线上学习等形式,在广大工会干部和工会法律服务志愿者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新修改的《工会法》的热潮,通过提高工会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工会法》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工会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延伸,及时畅通对接职工权益诉求,有力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实现工会法律援助“有服务”

  “待岗期间不去上班,不算旷工。但待岗期间不发工资,也是违法。你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结清工资。”1月18日,位于驻马店市的河南胜蓝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明辉,认真在“豫工惠”APP上对职工提出的法律咨询予以答复,从统计数据来看,其签约“豫工惠”以来服务次数已有391次。

  为给广大职工和工会组织提供高效、专业的工会法律服务,省总已在全省组建各级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站点)185个,初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工会法律服务网络,有效扩大工会法律援助覆盖面。各级工会注重加强与律师事务所交流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本级法律援助服务团队。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共聘请、招募专业律师和法律志愿者近4000名,为职工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法律文书代写、劳动争议案件调处、劳动争议案件代理等服务,为工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安阳、三门峡等省辖市工会还建立志愿律师微信群,对疑难问题,实时交流,集体会诊。群内律师每日排班打卡并提前在网站公示,为广大职工提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

  如今,全省各级工会依托河南职工服务平台、“豫工惠”APP等工作载体,延伸服务触角,打造线上全时段法律服务平台。职工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高效便捷的法律问题咨询、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申请等,让法律服务与职工群众更“近”了。

  用好载体抓手着力实现工会法律援助“能服务”

  “我们出门打工真的不容易,又苦又累,出了意外赔偿金拿不到手,通过政府、工会,帮我们把钱要到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赔偿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来。”54岁的悦某激动地说。经过滑县工会聘任的劳动关系协调员王宝正的反复沟通调解,2021年12月24日,项目负责人将悦某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及伤残补助金、精神损伤抚慰金等共计26万元全部结清。

  近年来,省总工会以“中彩金”项目为突破口,本着自上而下、试点先行的原则,通过引入社会化维权力量,推动我省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做大做强。目前,我省共有安阳、新乡、濮阳、周口、平顶山5家“中彩金”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数量居全国首位。近三年来,5家实施单位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92件,受援人数605人,涉案金额达1815.5万元。安阳、新乡、濮阳等市还参照“中彩金”项目补贴标准,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对“中彩金”项目覆盖不到的职工维权案件进行援助,在全省工会实现对职工合法权益诉求“零门槛”援助服务,真正做到了“应援尽援”。

  全省各级工会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法院系统沟通联系,通过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购买法律服务、加强业务培训等措施,充分发挥调解职能作用,源头化解劳动争议。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如濮阳、安阳、驻马店、商丘市均建立了“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安阳市还联合市人社局在全市积极推行“仲裁+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机制;漯河市总工会、人社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值班机制,依托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大厅等设立“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固定窗口31处,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全新、更高效、更便捷的平台。

  紧贴大局要求着力实现工会法律援助“优服务”

  “对因疫情防控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指导企业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期返岗的职工,指导企业保留工作岗位并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可按停工停产规定支付职工报酬……”针对特殊时期的忧“酬”事、烦“薪”事,郑州市总工会充分利用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对疫情期间企业劳动关系处理的指导服务力度,通过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部署工会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等方式减少劳资分歧、稳定职工就业。

  疫情防控期间,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做好工会法律服务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组织各级工会法律服务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专业人员依托“12351”及工会微信、微博、官网等线上平台,开展24小时“无接触式”法律服务,为职工提供线上法律咨询和劳动争议调解等法律服务,及时回应职工诉求,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同时,简化法律援助案件审批流程,对因疫情导致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线上绿色通道,及时受理、及时审核、及时援助。

  针对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特点,省总持续做好“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017年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先后组建法律服务分队426支,开展法治宣讲活动2983场,服务农民工62.4万人次,处理劳动争议492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9件,为1300多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737万元。

  2021年11月,济源示范区总工会组织法律志愿服务队到建业尊府在建项目工地,重点针对农民工关心的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争议、工伤保险等相关问题进行宣传。在活动中,一名务工人员感慨地说道:“原来只知道挣钱打工,不知道怎么维权,现在通过工会服务队员解答,以后再有什么事,知道怎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全省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一线,送到职工身边,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彰显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担当和作为,让职工群众感受到来自工会组织的关爱,感受到法律的尊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