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构建调解新格局,代表现场找答案
发布日期:2021-05-14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崔玉林 编  辑:崔玉林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如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作用?做好体系建设?怎样创新民调工作?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河南新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对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来到现场找答案。

  农村的问题就要解决在基层

  在该县铁门镇刘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杨万标高兴的向代表们展示该村的调解卷宗。只见案宗上明确记录着申请人、被申请人的信息情况、纠纷简要情况、当事人的申请事项等,后面附加了调解员调解工作的过程,回访记录,完整的记录了一个调解案件从接收到调解满意的全过程。

  “刘杨村民调工作最大的法宝就是三勤,一是腿勤,就是多往百姓家里跑一跑;二是嘴勤,就是多跟群众唠唠家常;三是心勤,多站在调解双方的角度想一想。”刘杨村人民调解员杨万标自豪地说:“三年来,刘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126件,调解成功率98%,协议履行率达到100%,从未发生因调解不到位引起的民转刑案件,从来没有因为调解不及时而引发的越级上访案件。今年2月,刘杨村还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听了刘杨村的经验介绍,省人大代表、磁涧镇礼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真诚地说,“感觉很震撼,他们获得这些成果,当之无愧。我们做为基层代表,基层干部,就是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学习,不仅要把刘杨村这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学以致用,还要把它编成顺口溜,让群众一听就懂,让干部一学就会,更好地宣传出去。”

  节约司法成本,减少群众“诉累”

  在县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讲解员介绍道,“诉前纠纷调解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最大程度地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他还为代表们讲述了一个案例。2018年,石寺镇武某与其弟因置换土地发生纠纷,其弟媳被打,并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经调解员调查了解,兄弟两人已有十多年磨擦,多次争斗,鉴于两人系兄弟关系,诉讼不仅耗费时间、人力、财力,还可能使曾经的亲情消失殆尽。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调解,唤起弟兄二人亲情,消除了多年积怨,兄弟二人共同送来“爱心化解十年积怨,兄弟和睦世代相传”锦旗,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2020年,我县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842起,调解成功1059起,司法确认数在全市基层法院中稳居第一,极大地节约了司法成本,减少群众‘诉累’,2020年年底,还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人民法院院长周朝晖介绍说。市人大代表、仓头镇张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天福对此项工作表示非常满意,他说:“人民调解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到基层社会尤其是村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把这项工作抓好了,不仅能减轻司法部门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减少百姓的司法支出。”

  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探索工作新模式

  在县司法局设置的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该调解委员会是由县政法委牵头,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性“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由医学专家、退休法官等人员组成。成立至今,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206件,医患双方对调解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其中有三起案例已经选入了国家司法部案例库,为全国此类调解案例提供了经验。

  县人大代表、县司法局局长郭建芳说,“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只是我县探索重点领域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县还相继成立了涉诉、交通事故、土地、电业、民事、金融纠纷等1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多元化的调解方式充分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优势,分流化解纠纷,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发展。”“这个做法非常好,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村里的‘四官进村’就特别好,老百姓有啥法律问题随时都能得以解决。就像这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对应住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更有说服力啊!”县人大代表、北冶镇刘黄村党支部书记王联合感慨地说。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纷纷发言,分享经验,提建议,为新安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出谋划策。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谭朝伟提出:“虽然我县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要多措并举提升队伍素质,吸纳专业人才、德高望重的农村人才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市人大代表、城关镇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说:“可以充分发挥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力量,使调解员当好一个和事佬,通过调解使矛盾双方变背手、甩手、对手为握手。”

  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聿亭殷切希望,“大家要认清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制度、阵地、队伍、手段等体系建设,着重抓好人民调解的创新工作,构建大调解格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治县保驾护航。”(郭振华 徐向云 邓云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