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归我们所有,谁再擅自越界,我们就和谁拼了!”
“这块林地怎么就是你们的了?明明就是我们组的,根本就不存在越界一说!”
2025年2月的一天,河南省卢氏县某乡的一个村庄附近,甲、乙两组村民再次因50余亩林地的权属问题吵了起来,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在走访排查矛盾纠纷,发现该起纠纷后,立即组织调解员介入调解。
走访调查明案情
调解员首先深入甲、乙两村组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双方核心诉求和所持证据。
甲组村民表示:“这片山林从老一辈起就由我们组管理使用,在林地里砍柴、采集野生中药材等是我们几代组民的日常活动,组里保存的历史文献和地契就是证据。”调解员查看其提交的资料后指出:“虽然你们提交了历史文献和地契证据,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直接作为产权证明。”甲组村民带调解员来到林坡周边,指着先辈修建的灌溉设施和小路说:“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凭证,山林本就归我们所有,我们也该一直管着、用着。”
乙组村民则坚称山林是乙组所有,并给出三点理由:一是自家土地边界距离山林更近;二是长期以来,乙组村民一直致力于山林开发保护,包括植树造林、防范山火等;三是村里老人都能证明山林历史上属于乙组。并要求:“甲组人必须立即停止‘侵占’林地行为,把多占的林地和山林管理权还给我们。”
调解员进一步了解得知,这片争议林地野生菌、中药材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管理权的归属直接关乎双方村民切身利益,由于林地权属界定模糊等问题,双方积怨已久。
考虑到该纠纷牵涉群众范围广,如不及时化解易使矛盾激化,调委会当即决定联系乡林业站工作人员、测绘领域专家等组成调解小组,全力进行调解。
释法明理稳情绪
调解员又查阅了地方志、村史、地契、档案等大量历史资料,但因资料不完整、部分关键内容模糊不清,未能找到明确的权属依据。因缺乏明确有效证据,调解员变通调解思路,决定先安排双方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调解现场,甲组村民代表说道:“为了这事,我们几个代表轮番上山盯着,吃不好、睡不好不说,时间久了,家里老婆孩子天天抱怨指责。”乙组村民代表反驳道:“是你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恨不得整座山都是你们的,太贪心了。”为缓和紧张气氛,调解员先耐心劝导,安抚在场的两组村民代表:“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别为了一点利益闹得不可开交。”稳定双方情绪后,调解员进行释法说明,指出根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13条规定:“林权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调解员还举例说明邻村的类似纠纷,因未遵循合理合法程序解决问题,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的反面案例。
随后,调解员向双方详细介绍了查阅历史资料和走访村民所了解的相关情况,分析持续对抗可能产生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以及达成和解后可能获得的收益情况,引导双方互尊互谅,通过调解早日将纠纷和平解决。
在调解员释法说理后,双方村民代表逐渐回归理性,表示愿意放下对立情绪,按照调解程序处理争议,共同配合调解小组的工作。
定界分利促和解
调解小组针对“林地边界权属模糊”这一核心矛盾指出:“一直僵持着不是办法,鉴于你们都拿不出实质性的有效证据,我们经咨询林业部门的专业意见,并兼顾两组村民的利益需求,拟定了新的山林划分方案,看你们是否接受。”调解员详细阐明了划分方案,讲明新方案各自保留了双方原有的生产设施。双方代表商议后,最终均对划分方案表示同意。
此前,由于山林归属不明确,双方在野生菌、中药材等资源的利用收益上争议不断。现在山林权属已明确,调解小组与村委会协商后强调:对于山林中可开发利用的野生菌、中药材等资源,双方需严格按照山林边界划分,对所属山林范围内的资源享有收益处分权;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对方山林资源,且相关行为应当接受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
经过调解小组的努力,两组村民最终对山林划分方案及收益分配方案都表示了认可,并表示:“今后我们两组将和睦相处,遇事多坐下来商量,共同把这片山林管护好、经营好,再不为边界闹矛盾。”调解员趁势组织双方签订调解协议,随后还制定了定期回访计划,持续关注协议履行情况。
共护山林建机制
未满足于眼前纠纷的解决,调解小组又想到了山林的长远发展。为维护当地的生态屏障,实现山林的可持续发展,调解小组向双方提出了长效管理建议:“在村里成立山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山林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委员会成员按一定比例由甲、乙两组村民代表组成,重大决策需经双方协商后确定。委员会具体职责权限包括制定山林保护计划、监督资源利用、组织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甲、乙两组村民多次沟通交流后,最终达成共识接受该建议。甲、乙小组携手合作,共同做好该片山林的保护工作。
根据约定,甲、乙两组各推选5名责任心强、熟悉山林状况的人员担任委员会成员,共同负责山林日常管理事务。管理委员会成员每周至少开展1次联合巡逻,重点排查火灾隐患、非法砍伐、违规捕猎等破坏山林生态与资源的行为。巡逻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此外,每年春季,甲乙两组共同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各自山林面积、地形等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比例,在所属山林范围内种植适宜本地生长、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树木品种,提高山林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如今,甲组和乙组的村民在这片山林上和平相处、共享收益,共同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一幅和谐共赢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