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法律援助“精准指派 + 全程护航” 倾力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发布日期:2025-09-03 信息来源: 法治漯河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园园 编  辑:赵园园

  法 律 援 助

  “车祸致残时,以为天塌了;拿到赔偿这一刻,才懂法援是‘托天的手’!”王某华的感慨,道尽工伤维权的跌宕。2022年的交通事故,让他八级伤残,而挂靠公司的推诿,让赔偿之路布满荆棘 —— 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介入,成为维权转折点,看似普通的工伤维权,背后是漯河市司法行政系统为劳动者权益坚定“发声”的执着,更折射出法治护航新业态劳动者的温暖底色。

  01.事故突发,工伤认定启维权

  2022年10月,王某华应聘成为一名货车司机,车辆挂靠在河南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名下。然而,10月12日的一场交通事故,让他的生活陷入漩涡 —— 王某华在高速途中遇险受伤,历经多次治疗,身体仍留下八级伤残。

  工伤认定成为维权关键一步。2024年9月,漯河市人社部门依规认定其为工伤,且确认达八级伤残等级。但后续赔偿协商中,公司以“车辆挂靠、劳动关系存疑”为由推诿,王某华既不懂复杂法规,又无力承担高额维权费用,陷入“认定工伤易,拿到赔偿难”的困境。

  02.法援介入,专业律师解难题

  走投无路时,王某华求助于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中心迅速响应,指派杨律师代理案件。

  杨律师第一时间梳理案件关键信息。她以证据厘清责任,认真收集庭审笔录、住院病历、工伤认定书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清晰界定“车辆挂靠情形下,被挂靠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随后,精准核算赔偿金额,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待遇规定》,逐项计算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因公司未发工资,参照2022年河南城镇私营单位交通运输业平均工资,让赔偿有了“硬标准”。

  03.庭审博弈,依法维权获赔偿

  仲裁庭上,公司辩称“劳动关系不成立、交通事故已赔应扣减”,杨律师逐一驳斥。同时,从法规角度明晰,“挂靠单位需承担责任”,工伤认定已产生法律效力,公司无法推脱责任;区分“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赔偿”性质,强调工伤赔偿是法定保障,不能因交通事故赔付就抵扣;把赔偿明细“晒”清楚,八级伤残对应11个月本人工资的补助金、10个月医疗补助金、26个月就业补助金等等, 每一项都有法可依。

  最终,漯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王某华诉求,裁决公司支付34余万元赔偿(含伤残补助、医疗补助、就业补助、停工工资等),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维权战,以劳动者胜诉收尾。

  04.法援温度,照亮新业态维权路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笔赔偿的落地,更是漯河司法行政守护公平的缩影。面对新业态用工纠纷频发新趋势,他们主动靠前,以专业法律服务破解“认定难、赔偿难”,让法规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是劳动者触手可及的“保护伞”。

  下一步,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将持续深耕新业态维权领域,完善“精准指派 + 全程护航”模式,让每一次工伤维权,都成为法治信仰的“播种机”,用实际行动诠释“法援为民”的初心,让劳动者的每一份艰辛,都能在法治阳光下收获应有的回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