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通过线上线下衔接、多部门协同、援调诉裁对接等方式,为劳动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优质法律服务,为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用心守护劳动者顺心生活、安心工作。
“普法先行”暖心
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嵩县司法局积极协办 “2025 年嵩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此次活动以 “劳动创造美好 安心行动护航” 为主题,通过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及就业法律指导服务,助力青年群体迈好职场“第一步”。活动现场,30 余家企业齐聚嵩县街心公园,嵩县司法局专门设立了专项服务展位,由执业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围绕青年求职者关注的劳动合同签订、试用期权益、社保缴纳、工资拖欠等高频问题,提供“一对一”答疑服务,有效帮助求职者规避合同风险,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
“这些宣传资料讲得真明白,以后再碰到欠薪之类的事,就知道该按啥程序维权了!”社区居民李某拿着刚领到的法律宣传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近日,三门峡市法律援助中心在辖区多个社区开展了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耐心为居民解答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拖欠、社保缴纳等常见劳动纠纷问题,还通过案例讲解让法律知识更易理解。活动结束后,居民们纷纷称赞,大家表示这样的普法宣传很及时,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法律援助的认识,还学到了处理劳动纠纷的实用法律知识,自身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增强。
“专业服务”定心
“车祸致残时,真觉得天塌了;拿到赔偿这一刻,才明白法律援助就是‘托天的手’!”近日,王某华的这句感慨,道出了他对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深深谢意。
2022 年 10 月,王某华应聘成为一名货车司机,所驾车辆挂靠在河南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名下。然而,当月 12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乱了他的生活,在高速行驶途中,王某华意外受伤,经过多次治疗,身体还是留下了八级伤残。2024 年 9 月,漯河市人社部门依规认定其为工伤,并确认达到八级伤残等级。
可在后续的赔偿协商中,该公司却以“车辆挂靠、劳动关系存疑”为由百般推诿。无奈之下,王某华向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该中心了解情况后,当即指派河南蓝标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红菊代理此案。杨红菊第一时间梳理案件关键信息,凭借证据厘清责任。她认真收集庭审笔录、住院病历、工伤认定书等材料,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逐项计算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费用。由于公司未发放工资,便参照 2022 年河南省城镇私营单位交通运输业平均工资,让赔偿有了“硬标准”。
仲裁庭上,公司辩称“劳动关系不成立、交通事故已赔付应扣减”,杨红菊逐一进行驳斥。最终,漯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王某华的诉求,裁决公司支付 34 万余元赔偿(含伤残补助、医疗补助、就业补助、停工工资等)。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维权战,以劳动者胜诉画上句号。
“快速服务”贴心
“右手残了后,全家生活都没了着落,真没想到法律援助能帮我拿到这么多赔偿!”居民小秦(化名)激动地说。
小秦是河南省某饲料有限公司员工。2024年5月,小秦在公司粉碎室进行设备检查时不幸遭遇工伤事故,导致其右手拇指完全离断,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产生医疗费3万余元。事故导致小秦丧失从事原工作的能力,家庭陷入困境。2025年5月,在向公司主张4万元工伤赔偿遭拒后,小秦最终向修武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承办律师接手案件后,迅速梳理案情,发现核心难点:公司否认与小秦存在直接劳动关系,称其属山东某劳务派遣公司,企图规避责任,且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分歧巨大。
针对劳动关系争议,律师收集了劳动合同、考勤记录、人社部门工伤认定书等关键证据,梳理受伤经过、医疗及鉴定记录,形成完整证据链,证实双方存在事实用工关系,公司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同时确认了工伤事实。
仲裁调解中,律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精准算出赔偿项目及标准,驳斥公司过低赔偿方案,指出公司因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导致小秦无法获足额赔付,存在过错,应承担全部责任。
最终,该案在法律援助助力下,仅用20天便通过修武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成功,双方成功解除劳动关系,小秦获得23万元赔偿款,远高于其初始诉求,显著缓解了其家庭困境。
“全程护航”安心
“真没想到,拖欠这么多年的赔偿款还能要回,多亏了你们法律援助的帮助!”7月10日,农民工张某激动地来到禹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将一面写有“无偿服务解民忧 法律援助暖民心”字样的锦旗,送到法律援助律师李高勇手中,连连诉说着内心的感激。
2015 年 5 月,正在某煤矿作业的张某突遇意外事故:副井口往 800 米井下运输钢丝绳时,拉绳车辆突然侧翻,重重砸在他身上,造成其左胫骨骨折、右腓骨外踝骨折的严重伤情。两个月后,张某被认定为工伤,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
事故发生后,矿方起初以“工资”名义按月支付工伤待遇,但 2019 年5月起突然停发。彼时正在外地打工的张某,每隔三四个月就专程返回矿上询问,却屡屡被矿方以“资金紧张”为由推脱。一次次奔波无果,让张某渐渐对拿回赔偿款失去了信心。
2025年1月8日,在他人建议下,张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禹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中心审核后认为其符合援助条件,立即指派律师李高勇介入处理。李高勇详细梳理案情后,明确告知张某其工伤保险待遇仍在诉讼时效内,不仅精准核算出赔偿金额,还协助搜集相关证据,随后代理张某申请劳动仲裁。最终,仲裁裁决矿方需支付剩余工伤赔偿金 29454.28元。
然而,仲裁裁决生效后,矿方依旧拖延支付。李高勇随即为张某代写执行申请并完成网上立案,多次与法院及执行法官沟通。得知该煤矿处于半停产状态、账户无资金后,他及时建议追加煤矿总公司为被执行人。
在李高勇与执行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前不久,张某终于收到了拖欠多年的剩余赔偿款。这起历时十年的工伤赔偿纠纷,在法律援助的助力下画上圆满句号。
(来源:河南司法行政在线2025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