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29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7 信息来源: 法制审核处 责任编辑:葛辉 编  辑:葛辉

对省政协十三届次会议1330295提案的答复

 

田秋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筑预防乡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效屏障提案”收悉。经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全部、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守护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少年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高度,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战略性、长远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担负起保护、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多维度健全完善预防乡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综合防范治理格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别是乡村地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把切实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作为普法教育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培养法治意识是普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郑海洋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公安厅多次专门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进行调度研判和研究部署,日常加强工作会商,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列入我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同时作为重点普法内容,列入年度普法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单位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依托“法律进校园”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举办法治教育讲座、法治征文、法律知识竞赛,设立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学习园地等活动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省公安厅印发《河南省公安厅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措施》,成立省公安厅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工作规划》,全面健全完善全省公安机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度机制体系。

二、强化校法治教育主战场作用

(一)抓好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各项任务要求,将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狠抓普法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努力推动全学科渗透、全要素育人。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协同机制。积极发挥省教育厅法律服务专家库作用,为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提供队伍保证和专业支持。组织全省中小学校长、教师法治培训,着力提升校长学法尊法的自觉性和依法治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优选配强法治副校长,构建起校内外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法治教育格局,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全覆盖。

(三)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常态化普法。省司法厅、省教育厅联合,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的第三周定为“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活动覆盖学生百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提升师生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深化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连续9年开展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宪法晨读”,实施“宪法卫士行动计划”,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教育。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开展校园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在全省组织开展校园安全“四个一”行动。制作“一顶帽子”,“满街都是小黄帽”成为我省校园安全“新名片”。印发“一本小册子”,印发《法治护航成长——校园安全知识手册》,赠给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拍摄“一季视频”,拍摄《我是安全小主播》系列普法视频,打造“沉浸式”普法课堂。成立“一支队伍”,成立“法治宣讲小纵队”,赴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安全宣讲。联合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青少年群众基础。依托设立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不断丰富法治资源供给,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培训、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百名讲师进百校”等活动声势浩大,全省学生法治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微视频制作大赛如火如荼,法治文化氛围在中原大地日益浓厚。另外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在官方网站开设“依法治校”专栏,依托“普法视频”“普法课堂”等模块,通过微视频、以案释法等方式,与全省各地各部门形成多元联动,汇成普法大合唱。

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注重源头治理。省公安厅开展集中整治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强化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严查旅馆业落实未成年人入住宾馆“五必须”要求,全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良好环境。依法加强违法有害信息清理处置和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围绕网上暴力、血腥、恐怖、色情、赌博等违法有害信息开展清理处置,切实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做实人员摸排。“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背包住村”“登门入群”“流动警务室”“板凳议事会”活动,通过入户走访、校警对接、见面谈话等方式,对辖区内有罪错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及时掌握辖区所有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信息,最大限度纳入教育、管理、干预、矫治工作体系。

(三)持续护校安园。持续推进学生欺凌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动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坚决清除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色情、暴力等不良因素。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建立失学辍学通报机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人籍一致”学籍管理规定,协力开展劝返复学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失学辍学学生遭受侵害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坚持依法打击。公安机关凡是接到未成年人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携带管制器具等警情或者办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件,迅速响应核查,依法妥善处置,第一时间落实纳管矫治措施。始终对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组织未成年人从事营利性陪侍活动“零容忍”,最大限度防止未成年人被犯罪分子诱导利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关于您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认真采纳,下一步我们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点改进完善预防乡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一)完善法律进校园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系统的沟通交流,确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点领域,设定普法范围,明确普法要求,根据青少年各阶段的课业情况,建立科学系统的普法计划。根据普法方案计划定期对法治副校长进行培训,提高法治副校长的工作水平。会同相关单位谋划建立青少年普法专家库,完善专家库讲师的审查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普法专家库的高质量建立和发展。

(二)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家长的法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加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教育的能力。

(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青少年参与性。针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欺凌、防范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做好以案释法,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与时俱进,创新探索青少年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法治教育形式,将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模拟法庭、情景话剧、微视频微电影拍摄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强化参与性、互动性,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以聚焦“三类儿童”为切入点,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体化。落实好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等十五部门会签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在对“三类儿童”的监护职责、委托照护、兜底监护、救助保障服务、生活关心关爱等方面加强帮扶,提质增效。开展对儿童主任、网格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提升对农村“三类儿童”关心关爱服务水平。

(五)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点,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常态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净化网络空间,让网络色情、暴力影响远离未成年人。加大对乡镇网吧、电竞宾馆、KTV等特殊场所的宣传教育和行政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严禁其接纳未成年人。

(六)以强化控辍保学为突破点,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长效化。各乡镇政府重点关注失学辍学学生情况,建立失辍学台账,及时做好对接。公安、检察、教育等部门建立信息畅通机制。学校建立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机制,将穷尽手段后的辍学、失学未成年人,以及初中毕业后未进一步就读未成年人纳入乡村网格化管理,依托网格员加强对其跟踪分析、动态管理。

非常感谢您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57月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