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法援品牌 赋能法治建设
我省持续推进“法援惠民生”工作
发布日期:2025-05-13 信息来源: 河南法治报 责任编辑:陶金 编  辑:陶金

  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四高四争先”,锚定特殊群体需求,以“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为牵引,用法治温度为群众幸福生活增色添彩,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法援暖“新”  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张法律援助联系卡上,有我们法律援助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还有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大家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近日,延津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走进辖区“骑手驿站”,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围绕劳动报酬、工伤认定等问题,为外卖骑手们答疑解惑,并向大家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

  “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这张联系卡,心里踏实多了。”外卖骑手张某表示。据了解,这是我省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的创新实践。

  针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全省各地司法局打出“组合拳”:平舆县法律援助中心带领普法宣传志愿者深入辖区乡镇,对群众关心的劳务纠纷等问题进行讲解,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漯河市志愿者律师在三八节普法宣传活动中,为一名怀孕后遭到辞退的女士出谋划策,给出了收集证据、与公司沟通协商以及必要时寻求劳动仲裁的建议。

拥军优属  打通涉军服务“最后一公里”

  “感谢你们上门为我办理法律援助申请。”近日,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工作人员主动为受援人李某提供上门法律服务,李某非常感激。

  李某为现役军人军属,工作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其未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公司不承认与其存在劳动关系,导致李某一直无法获得工伤赔偿。李某由于事故致腰椎受损且后续康复周期较长,无其他经济来源,无力自行聘请律师维权,遂向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工作人员了解到李某的实际情况后,当即决定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人员前往李某家中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并介绍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在确认李某有申请法律援助意愿后,现场为其办理了援助手续。法律援助律师倾听了李某的诉讼请求,为其讲明举证责任及诉讼风险,现场与李某签订委托代理手续。

  近年来,我省持续探索实践涉军维权法律援助途径,统筹推进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良好氛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在省军区系统、驻豫部队团以上单位分别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176个、76个;在省、市、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76个,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联络点,打通了涉军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以法护薪  筑牢农民工权益保障防线

  “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要跑多少趟才能拿到赔偿款!”今年4月,在平顶山市石龙区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里,农民工舒某激动地将一面锦旗送到该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去年12月,舒某在某矿井下作业时,被掉落的渣块砸伤背部,造成多发肋骨骨折,矿方和劳务公司相互推诿,均不愿支付工伤赔偿款。一筹莫展的舒某向石龙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及时受理申请,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该案。律师接受指派后,当即与舒某会面,仔细了解事情经过,及时固定相关证据,并陪同舒某到专业机构咨询、分析伤情,了解可能构成的伤残程度、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等情况。最终,在律师的帮助下,舒某成功拿到了工伤赔偿款。舒某对案件办理结果十分满意。

  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连续6年开展“春暖农民工”专项行动,累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12万余人次,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000余件,帮助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近1.2亿元。许昌市司法局主动与信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以及法院对接,对已经立案的农民工讨薪案件,由援助律师持公函调阅、复制调查案卷,快速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安阳市积极开展跨部门工作协作,采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方式快速调处纠纷,运用和解、专项调解、劳动监察等手段解决欠薪争端,形成工作合力,有效化解欠薪问题风险。商丘市在驻郑联络处设立商丘籍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引导和帮助在郑务工劳动者获得法律援助,推动劳动仲裁与法律援助高效率跨区域协作。

护苗成长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4月16日,太康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和律师,走进太康县许楼职业中专,对在校师生开展以“法援普法行护航职校生”为主题的法治宣讲。法律援助志愿者深入剖析校园欺凌、寻衅滋事等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为学生敲响警钟。“通过学习真实案例,孩子们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该校校长说。从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到开通校园法律援助专线,全省法律援助机构正一步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让法治阳光照亮青春成长路。

  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即办式、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推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机制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服务体系,在一个工作日内审查案件、作出决定并送达受援人,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零距离、零担忧。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45万件,接待接听涉及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来访来电1.8万人次,满足了青少年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让青少年通过法律援助服务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有爱无“碍”  为残疾人开辟“绿色通道”

  “是法律援助中心吗?我儿子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儿媳妇要离婚,还要把孙女带走,我们该咋办啊?”前不久,伊川县一名视力残疾的男子姜某因离婚纠纷陷入困境,他的母亲焦急地拨通了伊川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求助电话。接到求助后,该中心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指派工作人员和律师上门服务,为姜某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在整个案件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律师全程跟进,从证据收集到庭审应对,为姜某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和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帮助姜某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群众有所呼,法援有所应。近年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积极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特事特办;对于材料基本齐全的,做到即时受理、即时指派,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法律援助服务,让司法更具温度、更显温情。目前,全省已依托残联建成167家“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老有所养  让银发群体安享晚年

  近日,濮阳市华龙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求助。老人年过八旬,育有4个子女,大儿子已离世,其余子女相互推诿,均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失去经济来源的老人,生活陷入困境。该中心工作人员经审核,认为该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家住偏远乡村,当即为老人开启“绿色通道”,指派律师承办该案,并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4月28日,工作人员和律师一同来到老人家中,面对面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子女赡养情况,现场为老人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并耐心细致地介绍后续工作流程。律师也针对现实情况,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老人感动不已,紧紧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道谢:“谢谢你们能上门来帮我解决问题,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目前,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已实现老年人法律援助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全程跟踪,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并在各级法院、老龄办设立“绿色通道”,对涉及赡养、医疗的案件优先办理,用法治力量托起最美“夕阳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