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封市深入贯彻党中央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树牢“大司法行政”理念,创新打造“互联网+监督”新模式,构建涉企执法“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精准聚焦并靶向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企业深恶痛绝的问题,有效破解执法乱象带来的营商环境梗阻难题,经验做法获《法治日报》头版、司法部官网推广,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一、高位统筹、构建多维协同工作架构
市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列入全市“六个重大”工作要点,支持“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工作高效推进。一是高位部署强引领。坚持把“扫码入企”规范涉企执法监督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统筹、司法牵头、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一盘棋”。二是建章立制明规则。出台《实施方案》《十项措施》等文件,明确入企扫码、信息上传、闭环管理等具体要求,实现有章可循。三是数字赋能扩覆盖。推动10130名执法人员全入驻,分三批为6437家规上企业赋码(含进出口企业),增设待办提醒等功能,让监督覆盖每一次执法。
二、科技驱动、打造全链条监督闭环
聚焦全过程透明化,搭建三大监督场景。一是入企扫码,以“精准留痕”纠治“随意检查”。推行“一企一码”,入企必扫码,系统自动记录执法时间、人员、事由等信息,实时生成执法轨迹“电子档案”,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执法”,2024年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65.2%。二是码上流转,以“全程管控”打破“事后监督”局限。将执法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等环节纳入平台监管,执法单位监督机构、司法行政部门、纪委监委同步赋予监督端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督,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覆盖率100%。三是阳光评价,从“单向管理”实现“多元共治”。开通企业“意见建议栏”,赋予扫码企业直接评议权,同步整合12345热线、司法行政投诉电话等渠道,构建“企业评、部门督、司法管、纪委查”立体监督网,2024年平台接收企业诉求办结率100%。
三、闭环管理、实现监督向治理转化实效
以四项机制刚性保障执法规范,推动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一是责任闭环机制。建立“五单管理”(预警单、提醒单、交办单、督办单、督查单)和“五项闭环”(建账、办理、催办、反馈、办结),对执法问题分类处置。二是考核激励机制。将“码上监督”纳入全面依法治市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单位通报表扬,倒逼执法单位主动规范执法行为。三是走访问需机制。开展“六到位”回访活动(企业走访到位、政策宣讲到位、意见收集到位、诉求处置到位、联系方式收集到位、责任人明确到位),2024年走访企业2891家,收集的问题全部限期办结,企业满意度达100%。四是数据研判机制。通过平台月分析、季通报,精准锁定应急消防、生态环保等高频检查领域,推动执法资源向“防风险、优服务”集中,助力企业提升自身合规能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2025年一季度,全市行政执法单位落实“管住风险、无事不扰”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入企检查266次,与2024年一季度(660次)同比下降59.70%;立案3起并全部结案,与2024年一季度(42起)同比下降92.86%,为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