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树牢“大司法行政”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通过“五个一”责任压实、镇平县试点辐射带动、“1122”工作机制创新,加大行执法监督力度,推动全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切实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以“五个一”机制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筑牢规范执法根基
率先建立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关键少数”提升法治能力,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强化流程跟踪,参与办理一起行政案件。推行“局长办案”制度,让领导干部参与执法全过程,示范带动执法人员树立正确执法理念,准确把握执法办案的“时、度、效”。二是强化问题解决,实质性化解一起行政争议。推动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亲自参与行政争议化解,运用和解、调解、行政复议等方式,深入群众、查摆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履行一次出庭应诉义务。开展“行政审判+行政执法同堂培训”“巡回审判进党校”等活动,让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全程参与本机关行政案件审判过程,有效修复行政执法机关公信力。四是强化风险管控,参加一次行政诉讼旁听庭审。搭建旁听庭审府院共促联席平台,组织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参加典型案件庭审旁听,根据法官以案释法、延伸解读,检视执法疏漏,防范执法风险。五是强化能力提升,讲授一堂法治公开课。推动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亲自讲授法治课,以训促学、以学促干,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办案能力。自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以来,全市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累计参与执法办案300余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400余起,出庭应诉17起,参加旁听庭审活动240余次,讲授法治课1000余场次,实现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从“幕后指挥”向“一线履职”良性转变,“关键少数”法治能力与执法水平“双提升”。
二、以试点突破带动全域监督能力提升,放大示范辐射效应
在省司法厅的精心指导下,以镇平县开展常态化执法监督试点为引领,推动全市探索实践执法监督新路径。镇平县创新“4+1+1”常态化监督模式,构建以县司法局政府层级监督为“主导”,执法部门内部监督为“主角”,纪检监察、检察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参与”的监督机制,实施“监督机构覆盖、落实三项制度、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建设执法数字平台、明确常态监督流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打造执法系列亮点”八大工程,搭建“三法衔接”、智能执法监督、清廉护航码上行等平台,确保执法监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司法局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加强蹲点帮扶,协助省司法厅指导镇平县完善执法监督制度61项,组织各县区司法局交流学习,充分借鉴镇平县试点工作成果,放大常态化执法监督全市辐射效应。
三、以“1122”工作机制构建监督问责闭环,强化长效治理效能
创新构建“一个专班统筹、市县一体推进、监督纪检双向发力、执法过错双向追责”的“1122”工作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执法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查纠”转变。一是专班统筹,建强监督“指挥部”。成立涉企执法工作专班,配齐配强业务骨干力量,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作为2025年度行政执法监督重点工作抓实抓细。二是一体推进,打造监督“共同体”。市司法局牵头实施,县区司法局承上启下,乡镇(街道)司法所扎根一线,并与市县乡三级执法部门实时联动,及时推动解决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三级联动、条块结合”的监督网络基本建成,确保发挥执法监督集成效能。三是双向发力,打好监督“组合拳”。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紧密衔接,会同市纪委研究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重点。探索实施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和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双方互通信息、互移线索、联合监督,实现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同频共振,形成工作合力,筑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