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建厂招工,如何规避当地劳动法陷阱?”
“家具产品遭遇电商平台恶意投诉,知识产权怎么保护?”
对接会刚开始,企业代表便迫不及待抛出问题。
4月10日,由洛阳市司法局联合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主办的“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在洛阳举行。来自洛阳市20余家外贸企业、8家涉外律师事务所、洛阳仲裁委、河洛公证处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围绕“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痛点展开深度交流,共商破解之道。
“非洲市场潜力大,但当地通关流程复杂,货物滞留导致的资金周转压力让人头疼。”洛阳某电缆企业法务经理李先生说。
“我们在东南亚设厂,员工社保、合同解除等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洛阳某精密机械制造企业总监理袁女士说。
更令人揪心的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暗礁。洛阳某办公家具总监张先生透露,公司的一款爆款枪柜,在亚马逊平台被竞争对手恶意投诉外观专利侵权,账号险些被封,“跨境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中小企业往往力不从心。”
“我们已与国外多家律所签订合作协议,将推动本地律所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面对企业诉求,洛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党慧现场亮出“组合拳”。通过成立全省首个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组建百人律师调解团等举措,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目前,洛阳正加快构建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将律师协会、仲裁院、调解中心等资源集中入驻自贸区,形成“咨询—调解—诉讼”闭环。
洛阳创新推出的“深化法律服务 护航企业发展”专项活动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专家团队上门梳理风险点,量身定制合规手册,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洛阳一拖众成配件副总经理李超点赞道。
对接会上,法律界大咖纷纷支招。“企业出海前应做好‘法律尽职调查’,尤其要关注目标国的劳工、环保、数据安全法规。”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闫宁以东南亚投资为例,详解税收优惠政策和争端解决机制。
“过去遇到国际官司只能求助北上广律所,如今家门口就有国际化团队,既省钱又高效。”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袁正凯深有感触。通过引入国际仲裁规则、培养双语律师、搭建跨境协作平台,本地法律服务机构已具备处理复杂国际商事案件的能力。
“此次对接会是洛阳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党慧说,随着“法治体检”、“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推进,法治护航已成为惠企政策“标配”,正在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