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争先创优年”。安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践行“大司法行政”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案例式普法活动,特别是在二月份在滑县利用古庙会,组织开展了以“开工、开市、开耕、开学”为主题的案例式普法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了普法宣传不断走深走实,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一、突出案例的针对性,让普法更能“接地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传统普法方式依赖宣讲、发放资料,覆盖范围有限,目标群体不精准,针对性不强等堵点,深入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名义印发“一月一主题”案例式普法宣传实施方案。统筹明确每月普法主题、普法重点和法律法规参考,指导各成员单位按照普法主题,结合自身职能作用,每月编发一个典型案例。建立普法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普法活动的参与人数、群众满意度、法律知识知晓率等指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普法策略,不断完善普法方式方法,切实让广大群众知道什么是违法,哪些是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应该怎么做。
二、突出案例的代表性,让普法更能“聚人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法律资源优势,针对企业关注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涉企行政检查等问题,组织法律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案例讲座,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助力企业依法经营。聚焦校园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深入全市中小学、重点企业、大型商超、村(居)民社区,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安全事故演示等以案释法专题安全普法活动,筑牢全社会安全意识。聚焦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以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拖欠工资等案例为素材,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和农民工维权能力。
三、突出案例的渲染性,让普法更能“有活气”。指导各单位利用法定节假日、重大宣传日和传统庙会集会等时间节点,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筛选整理案例,切实增强普法吸引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指导开展滑县大运河法治文化大集,将古庙会与普法宣传相融合,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邻里纠纷、家事矛盾等内容,通过案例展示、法治文艺演出、互动咨询、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品等形式,构建“场景化 + 沉浸式 + 互动型”的普法场景,形成“赶一次集、受一次教育、解决一桩事”的普法模式。举办“反家暴守家园”妇女儿童维权周普法讲座,邀请律师、法官结合典型家事案件,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形式,系统讲解家庭暴力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提升妇女维权能力,推动构建和谐家庭。
四、突出案例的实效性,让普法更能“成风气”。通过律师等专业人员加大对案例的深度剖析,不仅单纯讲解案例涉及的法律条文,还深入分析背后的法律原理和社会影响,挖掘普法深度,使群众更容易接受。积极探索“普法跟着调解走,调解围着预防转”人民调解和普法相融合的方法路径,定期选编发布我市人民调解典型案例,以身边人身边事的“带入感”,提升群众普法体验和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平台矩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宣传传播体系,及时发布相关案例并解读法律法规具体内容,运用安阳融媒等媒体,将普法内容精准推送给广大群众,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