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河南省洛阳市司法局指导下,洛阳市人民调解员协会(以下简称市协会)成立。市协会成立两年以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强协会建设,积极发挥协会职能作用,为推进全市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开展基础
推动实现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全覆盖。市协会成立后,研究制定协会建设标准,规范协会成立流程,协调协会注册资金,精准推动空白县(区)成立人民调解员协会。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14 个县(区)全部成立人民调解员协会,实现市、县两级协会全覆盖。为推动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市协会通过基层调研、组织座谈等形式,积极听取县(区 )协会意见,在达成广泛共识基础上,建立完善由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各行业领域专业人士、优秀调解员骨干、热心公益的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专业化配备、专兼职结合的会员代表制度,推选会员代表参加市、县两级协会会员大会。目前,全市协会共有个人会员1万多名。
洛阳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持续规范协会工作。2023年,洛阳市司法局第四党支部指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市协会成立临时党小组1个,建立党建文化长廊1个,党建活动室1个,为市协会党建引领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研究制定行政管理、绩效考核、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和印章使用管理等多项制度,同时建立市协会机构设置和政策研究机制,为规范协会工作和加强内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孟津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在市协会指导下,对内制定人员管理、监督与评估、会商决策等内部管理机制,对外制定调解员准入退出、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评级晋档、奖惩激励等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协会的专业性和规范化程度。为增强会员归属感和获得感,市协会成立工会组织,每年组织部分市协会会员进行体检。在市协会会员婚丧嫁娶,及春节、中秋等节假日期间,通过发放慰问金、礼品等形式慰问会员。2023年以来,市协会开展体检、慰问会员等活动50余次,让协会真正成为“调解员之家”。
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解平台
推进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调解协会和调解中心实体化、一体化建设,印发《关于成立洛阳市人民调解中心的通知》,推动在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中心。目前,市调解中心已顺利入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中心大厅设立两个人民调解接待窗口。中心借助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资源,着力打造综合性、专业化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目前,市调解中心业务面积 350 平方米,配备了2个标准化调解室、1个远程视频调解室,设置了司法确认受理点、公证业务代办点,开通了法律援助律师参与调解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两年来,市调解中心累计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1400 余件,协议涉及金额 1.15 亿元。积极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沟通对接,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在市、县(区)人民调解中心加挂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牌子,对诉至法院的纠纷采取“中心分流、线上协同、分级受理、分类化解”的方式,推动纠纷诉前化解。
2023年,洛阳市人民调解员协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工会会员大会
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高度重视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参加市司法局组织的基层调研活动,参与指导乡镇(街道)调委会规范化建设。通过建言献策和协助制定工作机制,帮助基层优化整合调解员、网格员、信访专员、公安民警及辅警等力量,参与排查化解信访、土地、拆迁、治安等领域疑难复杂纠纷。在市司法局指导下,组建“规范建设基层行”工作专班,调研村(社区)调解组织建设情况。组织协会业务骨干先后30余次深入村(社区),协调基层政府解决调解组织办公场所、人员配备问题 57个,指导村(社区)调委会纠正业务不规范问题346个。截至目前,全市 185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和3197个村(社区)调委会全部实现场所固定、人员专职、制度落实、卷宗规范。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1万余件,村(社区)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矛盾纠纷3.6万余件,合计占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总量的80%以上。
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对接相关行业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市调解中心下设物业、消费、旅游、知识产权、装饰装修等10个行业性 专业性调委会。同时,加强对县(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按照“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 ”要求,推动实现信访事项调委会和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市县两级全覆盖。此外,以“小切口、精准化”试点的方式,指导成立市婚调委派驻涧西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婚姻家庭类诉讼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市协会理事、会员到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行指导,进一步规范行专调解组织调解工作。为满足近年来旅游业解纷需求,推动成立洛阳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重点景区、文化场所设立解纷服务站,将贴心的调解服务送到游客身边。目前全市共有市县两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93个,特色调解工作室47个,“纵到底、横到边,覆盖广、机制活”的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洛阳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组织调解员在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加强调解力量建设,锻造解纷“主力军”
高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2022年以来,市协会连续三年以公开投标方式顺利承接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项目,累计利用政府预算资金316万元,用于组织开展调解政策研究、调解员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市协会为市调解中心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23名,按照“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方式,将调解员配备到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派驻调解工作室。洛宁县人民调解员协会年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30万元,建立“中心调度、部门联动、跨界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充足的人员、经费保障,将访调、诉调、警调对接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全县“信访量、治安案件量下降 20%,民事诉讼案件量下降近 6%”的明显成效。
集中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按照《河南省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市协会于2023年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全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的 通知》,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市县两级协会分别成立由协会理事、调解员代表和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严格依照个人申请、调委会审核、协会评定、逐级备案的程序,对申报的1000 余名调解员开展等级评定工作,最终评定二级人民调解员47名,三级人民调解员336人,四级人民调解员977人。
统筹建立调解咨询专家库。市协会制定印发《关于成立洛阳市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的通知》,推动建立市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为调解疑难复杂纠纷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服务。通过推选、申报、审核等程序,市协会共聘任入库专家100 名,人员涵盖二级三级人民调解员、政法机关退休干部、热心公益的律师和相关行业专业领域专家人才等。实行当事人和专家库成员双向选择机制,在纠纷当事人未选择专家时,由市调解中心采取指定与抽选两种方式,确定参与调解的专家库成员,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精心组织培训和开展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调解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除日常召开学习研讨会、案例分析会外,积极举办调解业务培训班。2024年,市协会成功举办首届全市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邀请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家授课,针对调解工作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分享经验、案例解析、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全市90余名调解员骨干进行了培训。开展专项调研,积极到法院调研诉调对接工作,总结分析诉调对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共同商讨应对之策,推动诉调对接工作向纵深推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组织会员组成“义务宣传队”,开展“牡丹之约,法润洛城”专项活动,在人流密集景区和场所向市民、游客宣传人民调解工作,介绍和推广“洛阳解纷码”,引导群众在线申请调解服务,促进纠纷高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