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坚持“五抓五促” 不断提升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质效
发布日期:2024-12-30 信息来源: 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处 责任编辑:赵梦梅 编  辑:赵梦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近年来,许昌市襄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五抓五促”,不断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抓队伍建设,促执法队伍专门化。襄城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许昌市在乡镇(街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的通知精神,襄城县共在14个乡镇、2个街道开展了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前,乡镇承接了75项赋权事项,街道承接66项赋权事项,涵盖了农业农村、环保、城管、水利、自然资源、文化广电等6个领域,通过梳理赋权事项清单,按领域分解执法事项,责任具体到人。全县设置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岗位200余个,持证人员150余人,能够满足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乡镇(街道)符合岗位条件的法制审核员人数11人,确保法制审核工作有专人负责。

  二是抓部门协同,促执法培训常态化。襄城县坚持开展常态化公共法律知识及赋权事项业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模拟演练、知识竞赛等方式,帮助基层执法人员尽快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编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问答手册并发放给乡镇(街道)执法人员,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县司法局会同城市管理、水利、农业农村等县直赋权部门建立会商协调、业务指导等机制,依据“谁下放、谁指导”的原则,由赋权部门业务骨干至少每月下沉一次乡镇(街道)开展业务指导和实战教学,切实提高了乡镇综合执法人员规范化、专业化水平。2024年以来,襄城县共开展各种形式执法业务培训23场次,受训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690余人次。

  三是抓制度建设,促执法改革体系化。为加快推进乡镇执法体制改革,按照责权明确、衔接有序、协作有力、运行顺畅的原则,襄城县先后制定了《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协作制度》《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襄城县县乡两级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轮岗交流制度》《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乡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扣押和罚没物品管理制度》等人员管理和业务办理制度,确保执法工作有序进行。襄城县还精心打造“一图一表一台账”,提升执法效能。“一图”——乡镇(街道)执法区域分布图:绘制执法区域分布图,清晰明确地展示执法范围和重点区域及分布情况,并标注各个区域的主要商户和管理对象,确保执法工作全面覆盖、无死角。“一表”——监督事项详细表:详细概括“一图”中的具体情况,包括各个区域的联系方式,并对商户和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商户和管理对象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实现精准施策。“一台账”——执法过程全台账:记录在全年执法过程中,对所有商户及管理对象进行过的检查与记录。通过台账,可以随时查阅历史执法情况,为后续执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四是抓执法监督,促执法行为规范化。襄城县出台《襄城县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让司法所承担行政执法监督职责,全力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向基层有效延伸,打通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制定印发《襄城县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襄城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应知应会知识手册》,指导司法所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不断推动乡镇(街道)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养再提升、执法办案更规范、治理效能更高效。持续推动县级赋权部门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逐步探索襄城特色城乡一体化执法管理新模式。定期组织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持续跟进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评查促整改,以通报促落实,以跟踪促提升。2024年以来集中评查9本卷宗,发现并纠正执法问题30余个。

  五是抓法律实施,促执法活动高效化。全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以处罚违法焚烧秸秆行为为例,在三秋时节组织专门巡查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秸秆行为。对于轻微焚烧秸秆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并要求做出书面保证,对于严重的焚烧秸秆行为,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立案处罚。加强与公安、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对焚烧秸秆行为的打击合力。截至11月底,全县针对露天焚烧秸秆违法行为作出12件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并做出书面保证100余人。与2023年相比,襄城县露天焚烧秸秆违法数量下降30%,优良天气增加26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