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05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31 信息来源: 法制审核处 责任编辑:葛辉 编  辑:葛辉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1320058号提案的答复

 

朱青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司法厅深耕中原沃土,加强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研究阐发宣传红色法治文化,持续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和力量。

一、厚植法治底蕴,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我们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针对沿岸不同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打造和提升法治公园、法治展馆、普法长廊等阵地,聚焦“普法长廊集群、示范基地建设、法治文化作品”三大品牌,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带状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近两年,我们对“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提档升级,先后命名两批43个示范基地,征集、评选了“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专属标识,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的品牌越擦越亮。其经验做法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简报、《中国司法》向全国推广。

2022年,我们致力于更好服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聚焦普及依法护水知识延伸法律服务,以在法治轨道上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目标,在731公里的南水北调河南段打造纵贯8个省辖市41个县(市、区)的普法精品工程“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规划建设法治文化阵地143个,选出首批35个示范点,形成生态保护、红色文化、历史传承、法治文化、现代农业、基层治理六大板块。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其创新经验做法入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2023年,我们规划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淮河红色法治文化带”,全省“两纵两横”法治文化阵地初具规模。全省各地积极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融合,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法治文化阵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特色法治文化阵地2339个,其中法治公园424个,法治广场1589个,法治基地269个,法治中心57个。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同时加大乡镇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维护投入,对农村普法阵地实行定期维护更新,及时更新法治宣传内容,健全配套安全设施等,不断提高现有阵地的利用程度。先后四个法治文化阵地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23年1月,《法治日报》头版头条以《河南深入挖掘法治文化时代价值》为题,报道我省经验和做法。

二、深耕中原沃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

一是打造河南传统法律文化电子地图。对河南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系统盘点,组建法治人物、法治遗存、法治典籍、红色法治文化四个数据库,打造可视化普法图谱。2023年河南省“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河南省传统法律文化电子地图正式发布。上线以来访问量达260万人次。二是制作法治节目《古今探法》。深入挖掘我省内乡县衙、开封府、包公祠、周公庙等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制作普法系列节目《古今探法》,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播出,网络平台同步播出。目前已播出30余期,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三是打造法治豫剧《大汉廷尉张释之》,既支持了传统文化,也弘扬了传统法律文化,掀起全省法治文艺创作热潮。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法治文化建设座谈会上,我省以《充分发挥联系点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题作典型发言。四是法治文艺创作活跃。洛阳“文创”、濮阳“戏剧小品”、三门峡“楹联”、济源“方言剧”、舞阳“农民画”与普法相结合,创作出一大批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法治文化作品,引导群众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积极探索农村“接地气”的普法形式,开展法治文艺展演、春节法治对联赠送等系列活动,繁荣农村法治文化艺术创作,全省200多个普法剧团、普法文艺宣传队常年活跃在普法一线,形成了有特色、有亮点的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三、 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传播

依托我省丰富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衔接,打造出一批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为代表的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持续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的研究阐发和宣传普及。我们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衔接,深挖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的法治制度建设、组织机构、人物事件等资料,做好红色基因的保护和提升,设计法治教育单元,开设红色法治主题专区,以生动的史料、直观的形式,集中宣传展示革命法治建设成就,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以唐庄乡镇干部学院为代表的先进群体法治文化基地,宣传先进群体的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纪念馆、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彭雪枫革命纪念馆等现有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提档升级,连点串线,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面向公众传播红色法治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强化乡村法治文化阵地的应用,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群众需求,加强法治文化供给,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促使各单位协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非常感谢您对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7月22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