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的底层逻辑
发布日期:2022-02-28 信息来源: 司法厅戒毒管理局 责任编辑:马红黎 编  辑:马红黎

  戒毒难是一个共识,有很多人戒而吸,吸而戒,在循环轮回中走不出来。但另外一个事实是,戒毒成功者也比比皆是。两者对比如此鲜明,到底是为什么?这涉及一个根本问题——戒毒的底层逻辑。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底层逻辑可以帮助一个人看透事物本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由底层逻辑出发开始思考,所选定的戒毒方向、策略、路径、方法才是正确的,也只有这样的戒毒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那么,戒毒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首先,戒毒不只是戒掉毒品这么简单,而是要进行综合戒治。大家知道,吸毒既是一个医学问题,又是一个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是一个人的全面性障碍,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从多维、立体的视角来界定吸毒者,运用综合、全面的思维来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复吸,而不是仅仅考虑生理脱毒,或消除戒断症状,或“暂时减一下量”。想要彻底戒除毒瘾,长期保持操守,我们还要重视吸毒者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家庭功能问题、职业修复问题、社会支持系统重建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戒毒效果。毒瘾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必须放在成瘾者“这一个人”的时空背景之下才能够被充分理解和系统解决。

  其次,戒毒最主要的是以医治创伤来戒除“心瘾”。所谓“心瘾”,是指在脱毒治疗结束、生理依赖消除后,毒品成瘾者所出现的对毒品体验的强烈心理渴求。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的高度成瘾状态,是吸毒行为中产生的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形成了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的多重依赖,而且,这种依赖与渴求往往内化为人格中的习性,表现为在潜意识驱动下非理性地、不顾一切地、强迫性地觅药和用药的状态。为什么将“心瘾”的戒除与创伤的医治扯上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戒毒人员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创伤,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被创伤化了,他们的知觉不再是有效行为的信号,而是习得性无助、恐惧性瘫痪、无助感、强迫性和无处发泄的怒气的前奏。被创伤化的人或过多地陷于情绪中,或很难感知到情绪,于是失去了对自身知觉的信任,继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过着与自己疏离的生活,会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免于面对“黑暗”且充满威胁的内在生活的体验,并用这些体验取代真实的内在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法意识到绝望、恐惧、愤怒和无助感都是暂时的,而那些极端的知觉和情绪是可以由身体和心理逐步代谢掉的。在工作当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戒毒人员的身体有着长期性僵硬的情况,这种长期性僵硬会导致创伤的核心情绪症状:麻木感、情绪抽离、被诱骗感、无助感、抑郁、恐惧、惊恐、暴怒和绝望感,令其整个生活一直会处于被惊吓的状态,内心会感到在无边无界的险境中找不到安全栖身的家园,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

  实践显示,创伤和成瘾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创伤会导致成瘾,有时成瘾会导致创伤,二者往往会交互发生作用,绝大多数的成瘾者先遭遇创伤,然后是成瘾——通常是在尝试应对不良情绪或身体痛苦时会成瘾。创伤让感受失去了平衡,被创伤化了的人可能会变得毫无感受(或抽离或解离或疏离),或者感受太多,不堪重负,或者会在这两者之间来回转换。

  再次,戒毒要建构平衡生活,恢复社会功能。平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对于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至关重要。在通过脱毒治疗获得健康之后,帮助戒毒人员建立一种能够给其带来短期和长期满足感的平衡生活方式是彻底戒除毒瘾的关键之一。平衡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戒毒人员避免重蹈覆辙,能够为长期保持操守提供切实支撑,并带来长期的、良性的行为变化。这种平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去追求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之中,另一方面是不断实现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戒毒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无法平衡他们的生活,或者说,无法用一种能够维系他们自身价值的方式生活。人只有生活在平衡中,才有可能战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才有能力改变一些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破口”,也才有必要的精力及勇气去积极主动地构建生活,从而避免这些“破口”可能产生的危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