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厅帮扶贫困村系列之二
潘集村:脱贫攻坚中的法治力量
发布日期:2020-07-21 信息来源: 省司法厅直属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任苗慧 编  辑:任苗慧

司法厅帮扶贫困村系列之二<br>潘集村:脱贫攻坚中的法治力量

司法厅帮扶贫困村系列之二<br>潘集村:脱贫攻坚中的法治力量

潘集村位于宁陵县阳驿乡东南部,是省司法厅定点帮扶村,主导产业为温棚葡萄、温棚西红柿及小麦、大蒜、花生。全村最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户356人,是深度贫困村。

2017年10月邓先军经省司法厅推荐并由省委组织部选派担任宁陵县潘集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在厅党委的领导和全系统的参与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确立起以抓党建统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思路,打造“法治潘集、富裕潘集、文明潘集、美丽潘集”,积极引进帮扶资金,推进实施扶贫项目,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全村法治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推动潘集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从昔日落后的贫困村发展为豫东温棚果蔬产业基地、肉蛋养殖供应基地,成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邓先军发挥第一书记专项资金杠杆作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帮助潘集村发展经济的同时,驻村工作队着重突出法治特色,着力强化制度保障、法治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基层组织打造制度保障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驻村工作队从建强基层组织入手,重点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先是选拔和吸纳优秀人才进入班子。以村两委换届为切入点,村党支部由2名委员增至3名,健全了基层党组织;村委调整了2名委员,新设村主任1名。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村党员干部到史来贺纪念馆、“老坚决”故居、红旗渠、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到兄弟村观摩;遍访党员征集意见建议;邀请党校专家为村党员干部上党课;制作一批党建主题实物、墙绘和标语,巩固和扩大党建工作阵地;积极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培养了6名入党积极分子,向乡党委推荐两名党员发展对象完善村两委工作机制。实行村干部统一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制度,由过去“群众上家里找”变为“在村室等群众”。建立了印章使用管理制度,理顺村财务管理机制,设立会计;推进村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村两委决策全过程,每季度向村党员大会通报季度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组织建设,村两委战斗力得到提升,村务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以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进法治扶贫助力乡村治理

突出司法行政元素,从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预防群众因权益受损致贫等入手,创建“民主法治村”,完善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法治文化墙体彩绘项目,以墙绘漫画、展版、墙体标语等形式在村主干道及广场开辟了法治宣传长廊,加强对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的宣传,建设持久法治宣传阵地;聘请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持续推进法律进乡村、进校园,联系省直律师为村小学全体师生上安全教育法治课,联系县司法局在潘集小学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比赛活动,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宪法意识,构建平安校园;联系市县法律援助中心来村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2019年传法律暨法律援助进乡村志愿服务”等送法下乡主题活动,数百名群众现场接受了法治教育。法治扶贫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促进了乡村治理,同时提升了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农村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乡风文明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完善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新修道路2.5公里,新打机井59眼。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小学门口及村内主要路口安装减速带,为桥梁加装栏杆,安装安全警示牌;推进坑塘垃圾治理,动用铲车机械,动员群众5000余人次整治垃圾围村、围路、围院问题,植树绿化道路5公里,对部分倒塌院墙进行了修复;推进无公害化厕所改造,386户旱厕改为水厕。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将垃圾场改造成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引导村民在院内外种植花卉、蔬菜。围绕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学打造环境整治示范区,彩绘以党建、法治、乡村振兴、乡风文明为主题的墙体1000平方米。如今,全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连续两年列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专项整治观摩点,并顺利通过了人居环境整治验收。

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孝老敬亲、争缴孝善基金、“五好三美一模范”评比、星级农户评选和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残疾群众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组织编写潘集村史,印制潘集村历,宣传脱贫攻坚成果,鼓舞全村群众努力致富奔小康的士气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厉行节约,减轻群众负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村里新配置体育健身器材1套,组建了村腰鼓队、广场舞队,组织参加县乡文化活动比赛,配备了音箱、腰鼓、戏曲管弦乐器等器材;协调商丘市豫剧院、宁陵县豫剧团来村里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四次,寓教于乐,受到了群众欢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