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融入式”普法谱写法治宣传新篇章
发布日期:2018-07-27 信息来源: 省普法办 责任编辑: 编  辑:

“七五”普法以来,濮阳市不断探索“融入式”普法新模式,创新载体,持续发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百姓生活,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宣传精彩纷呈,谱写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新篇章。

一、扬正气,普法机制融入大局

濮阳市积极构建大普法机制,市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实施意见》,把全民普法作为培树社会公众意识和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融入濮阳经济发展和法治濮阳建设大局中统筹推进。市长宋殿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兰峰、市委政法委书记邵景良、副市长王天阳等市领导多次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多次参与法治建设重大活动。“七五”普法以来,濮阳市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对普法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各县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思路、新举措。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相应考核标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原则,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部门分工责任制,实现了全市一盘棋,各行业各层次全覆盖,做到了年初部署,年中推动,年末考核。坚强的组织领导,完善的考评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推动了普法工作均衡稳步发展。濮阳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716日,濮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对濮阳县“融入式”普法模式作出批示:“融入式”普法模式值得肯定。依法治市办注意及时总结普法新做法、新经验,并学习外地普法新经验,提升普法工作水平,在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市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成功创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市。723日,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对濮阳市普法工作作出批示:濮阳市委领导重视普法工作,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创新普法模式的做法可认真总结宣传,促各地学习借鉴,以推进全省普法工作不断深化。

二、展新气,文艺普法融入生活

“大中华五千年,党纪国法有威严,为人理应走正道,学了法会用法,维护权益保全家”这是普法戏曲《清官能断家务事》中的台词,这曲生活气息浓厚、唱腔优美的《清官能断家务事》,唱出了新时代农村处处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实用的法律知识和新时代的法治理念也随之融入观众的心中,这也是濮阳文艺普法的一个缩影。

濮阳市大力推行文艺普法。20177月,市司法局组建了濮阳市龙之声普法艺术团,创作、编排了《法治观念要增强》《一家人学宪法》《宪法缘》《人民司法为人民》《楷模颂》等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开展法治戏曲巡演60余场。这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让普法融入百姓身边,深植群众心中,在无形中宣传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了普法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较好地发挥了法治文化的辐射作用。华龙区组建了华龙区普法艺术团春天歌舞团,组织法治文艺巡回演出50余场。南乐县创办了“普法梨园春”,开展乡村宣讲暨法治文艺汇178场,巧借仓颉庙会、郭庄灯展、西邵杏花节、韩张面塑传统集会及广场舞大赛、秧歌比赛等各类文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20.6万余人次。清丰县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注入法治元素,组织普法艺术团开展乡村法治文艺演出12场次。文艺普法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件以戏曲、快板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演绎出来,如涓涓细流融入千家万户生活中,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三、接地气,法治环境融入身心

濮阳市注重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公共资源,拓展法治阵地建设覆盖面,做到了眼前有法、出门见法,真正让普法宣传融入群众生活,让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熏陶、引导规范作用,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典型引路、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今年4月,濮阳市组织人员到山东济宁和江苏宿迁实地考察学习,在建成颐和广场税收法治文化苑的基础上,各县区、各部门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濮阳县在主干道铁丘路两侧打造了长达6.5公里的法治文化一条街,建成法治公园4个。范县先后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法治公园和长达700多米的法治文化长廊,今年又在全县12个乡镇建成乡村级法治文化宣传广场、公园、长廊等共30余处,实现县、乡、村阵地建设全覆盖。华龙区打造法治文化长廊10个,法治广场3个,法治宣传街4条,大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座,制作各类宣传版面500余块,形成覆盖全区、渗透生活的法治宣传格局。开发区建成了金丰苑法治教育基地、拥军街《宪法》宣传一条街、桃源路法治宣传长廊、中央城市公园和邮政小区法治社区。南乐县建成了人民广场法治主题公园,廉洁文化教育馆,打造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清丰县建成了法治公园,打造了“法治文化一条街”,设立了“普法书屋”和“普法墙画”。台前县建成了金堤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和长约135的法治宣传长廊,打造了“台前黄河法治阵地”。这些规模不一、形态各异的阵地,饱含法治元素,让人们在休憩游玩时,接受法律知识熏陶,在休闲娱乐中了解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文化、领悟法治理念,法治文化的渗透力明显提升,法治文化正逐步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法治熏陶效果逐步展现。

四、聚人气,法治宣传融入大众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让普法融入新媒体,濮阳市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法治濮阳网、濮阳日报法治周刊、法治龙都普法微信公众号三大宣传平台,解读常用法条、解答法律咨询、评析热点案例,形成线上线下、虚拟实体融合发展的普法服务新格局,扩大了法治宣传覆盖面,抢占新媒体普法制高点,做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言,法治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立体化传播态势。

濮阳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普法志愿者队伍,招募普法志愿者320人,有效聚集了社会力量,优化了法治宣传工作队伍结构。在濮阳市的广场、街区、农村、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经常可以看到普法志愿者的身影,两年来,普法志愿者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万余人次。

“七五”普法以来,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梳理法治宣传教育各项任务,建立工作台帐,大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夯实了近60个市直责任单位的宣传任务。先后开展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戒毒、环境保护、平安综治、税法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消费者维权、农民工维权等法治宣传月、宣传周和纪念日活动,提升了群众学法兴趣,强化了群众法治观念,增强了群众依法维权能力,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法治濮阳建设厚植了根基,真正让普法融入百姓生活中,公民法治宣传普及率明显提高,呈现出“规格高、内容新、声势大、效果好”的特点,普法宣传全民参与、学法用法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悄然形成。



相关阅读